为提升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切实增强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牢固坚定“四个自信”,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教师发展中心从11月5日起陆续在11、12月举办了为其5天的张家港市小学第四期思政课教师集中培训。
在这五天中,各位专家介绍了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与法治课到底要怎样上?如何使学校的德育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生活中又隐藏着哪些德育课程?这次培训让老师们对道德与法治课有了新的理解,对课程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观看了各大名师的优秀课堂,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案例分析,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对自己提升课堂质量,更有效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这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受益匪浅。
江苏省特级教师庄兵老师在讲座中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道德不好是危险品。我们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由此可见,给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设计课堂前,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需要把三维目标作为形成核心素养的路径,即通过知识获得教育,过程与方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蔡明老师讲的立德树人,讲述了做一个好老师的几点要求,以及作为一个教师,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蔡老师通过丰富的事例向老师们讲述了什么是师德修养,从中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是高尚的,无私的。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理想信念,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与同事家长团结协作,更重要的是做到身正廉洁,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对待学生要怀有宽容仁爱之心,以学生为本;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要积极接受新的事物,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与时代同步,拥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教学。另外,身份的特殊性需要老师们时刻提醒规范自己,要以德立身,为人师表。
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胡春娜老师也提到,思政教育需要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个是高站位,一个是低入手。高站位告诉我们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要体现党的要求,思政课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政老师就是“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和民族兴旺培养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切实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而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水平。思政课教师应该怎么做?习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他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因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设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体现国家意志,公民意识和规则意识,体现中华好传统和家国情怀,也要体现孩童的成长;既要传统文化教育,又要有现代气息。
龙泉老师的讲座《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选择了很多相关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何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范畴词汇,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作为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首先自身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一个思想清醒的人。将敬业和奉献摆在工作的首位,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德育人。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和民族兴旺培养接班人。上好中小学思政课,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一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上还将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