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训的过程,是一次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党性修养,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机会。作为一名党员,在冬训中深入学习和理解“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等重要理念,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而文化创新则是推动民族文化与时俱进,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力量,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对我个人的职业素养提升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这个新时代,文化自信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基石,更是每一位党员教师肩上的重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到现代,中华文化的瑰宝如诗词、散文、历史文献、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科学技术、艺术美学等,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诸如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法治精神、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唐诗宋词、成语故事、古代寓言等,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更能深入了解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建立起坚实的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授历史文化知识: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内容,比如古诗词、文言文、经典名著等。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文化瑰宝,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与独特精神,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奠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二是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成就,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力量和价值,激发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三是强化价值观教育: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并践行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四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和思想,从而在与外界交流中更自信地表达自我和传递中华文化。
身为一名党员教师,在语文教学这一领域,我深切意识到,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尊、自信和自豪感,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将文化自信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品味古典诗词的韵味,感受汉语的魅力,解读中国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认同。
在新时代背景下,一线党员教师更要成为文化创新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结合本土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使学生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依然能保持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并有能力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总之,通过这次冬训,我对文化自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深知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必须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的力量滋养学生的成长,用教育的智慧传承和创新文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同时,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我也将继续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的引导下,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全球视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张家港市港区小学 樊晓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