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新课标”理念,助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教师立足学科育人,探索素养本位下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实践的语文课堂新样态,4月21日,张家港市小学语文“素养立意 任务驱动 自主实践”主题研讨活动在南沙小学举行,全市100多名语文骨干老师观摩、研讨。
教学研讨
世茂小学王晗老师执教三年级的《海底世界》。王老师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学习字词环节,通过预学单三个任务驱动学生自主预习,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以学定教,再通过课堂交流实现拔节生长。课文教学关联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寻找关键句进阶到提炼关键词,一步步将长长的文章概括成一句话。整个教学环节由扶到放,层层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概括提炼的方法,从而让学习自然发生。
(分割线--------------------------------------------------------------------)
港口学校李春玮老师执教二年级的《小毛虫》。李老师关注单元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讲故事,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找出描写小毛虫的动作,并搭建帮助学生讲故事的有效支架。李老师依托教材,以任务为驱动,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分割线-------------------------------------------------------------------)
南沙小学范芳芹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的古诗《竹石》。范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学习活动,通过“赋形还原,洞察特征”,“联系旧知,体察情感”,“人物相融,寻求共性”,“以一带多,迁移运用”这四大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打开了“咏物诗”这类古诗学习的密码,推动了学习的自主建构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兴小学郑蒋帆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郑老师以“理解诗意”“以诗解诗”“感悟经历”“体会心志”四大任务统整本课教学。抓住诗中意向“雨、江、山”,以“阅读与鉴赏”为语文实践活动主线,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淡写离愁别绪,重写诗人的高风亮节,让学生自主讨论,反复诵读,感悟诗人的高尚品格。整堂课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价语丰富,“诗味”浓郁。
名师示范
张家港市农联实验小学副校长于富民为大家带来了名师示范课。于校长执教五年级的《杨氏之子》。课堂上,他妙语连珠,尽显名师专业素养。整堂课设计了指向明确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版块层次分明,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杨氏之子的“甚聪惠”,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向思维的深处漫溯。
名师讲座
课后,于校长还做了主题为《任务驱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的专题讲座。他从跟孩子的微信交流谈起,结合课例,阐述了“任务驱动”的基本含义及基本流程。课堂上,学生在“指向性、挑战性、层次性、进阶性”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提升思维发展动力。
点评总结
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语文研训员钱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总结:于富民副校长的名师课例和微讲座都紧扣如何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实践探究,给听课老师很好的课例示范和指导。她还指出,参加本次教学展示的四位语文老师代表老中青不同年龄段,来自城乡四所不同学校,展示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意义。我们一直在努力研讨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样态,努力转变课堂教学教与学的方式:用任务来驱动,为学生搭建清晰的学习支架,学生才能更明明白白地学;用任务来推进,让学生任务中自主实践探究,避免教师以往串读串讲的繁琐讲解;自主实践的课堂必定是以素养为先,学为中心的课堂,才会看见学生在课堂上的“生长”。
学有所悟,行以致远。本次研讨活动,紧紧围绕“新课标”,努力打造“任务驱动”教学范式,践行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提升学生素养发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为老师们探寻学生自主实践的路径,表达新的探索与思考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愿全体小语教师步履不停,且行且思,一路向前,一路生花。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