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课改展示月”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专题>课改展示2023>名师课堂>初中>详细内容

杭建华(第二中学)——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1 16:35:37 浏览次数: 【字体:

36367ded0b14496b970e27cca3850464.jpg

简介:

杭建华,中小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张家港市历史学科带头人。曾获张家港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称号。多次获苏州市教师专业素养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张家港市历史评优课一等奖。有十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政史地》等杂志。从教中,潜心教育教学研究,践行聚焦课堂、有效课堂、成就课堂的理念,课堂上善于巧妙利用历史资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    点评:

思辨的历史哲学——护漕港中学  郇晓丰

杭建华老师的课堂设计是通过哲学的思辨,

透过历史和现实表面的喧嚣去领悟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本质,把握历史的规律。以哲学家黑格尔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的哲学语录引入课堂,联系了当今国际形势,通过项目化主题式学习,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思辨能力。

一、统整教材资源,精炼项目主题

杭老师能够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提炼教材知识体系的主旨要义,找准核心问题的切入点,注重了历史核心知识的再建构,精炼出四个项目立意主题:“失衡——析一战原因” “ 失控——探一战过程” “ 失败——究一战影响” “反思——向一战叩问”。教学立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一节课的课魂,四个立意主题将一战的那些事、那些地、那些人建立起了联系,重整了教材,精选了素材,建构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时空之间的相互关联。通过学习主题“失衡——析一战原因”,史论结合着重分析了一战爆发的三大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民族主义的激流涌动”。通过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帝国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等各方面不平衡的体现,从而使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有了深刻认识。同时也关注到一战的原因是复杂深刻的,还包括国际关系的巨变、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膨胀、社会心理的失衡、外交机制和政治机制的堕落等,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思维探究,做好教材知识结构的补充。

二、还原历史场景,拓展高阶思维

杭老师注重通过历史知识场景的铺垫与主题问题的解决,学生在阅读理解、沟通协作、对话思考、交换质疑的过程中,实现对历史知识二次意义上的转化,从而建构出相对完整的主体历史知识体系。通过学习主题“ 失控——探一战过程”,以系列文字、历史地图等情境材料为载体,以问题链为抓手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让学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一战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叙事分类,明晰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联,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通过地图认知,引领学生细心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形势图”“一战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等地图信息,从空间思维角度提升学生解读历史地图信息的能力,将一战的地图时间、空间、主题事件、变化趋势等有效信息进行串联与整合,做到了将历史地图的利用最大价值化,也实现了客体历史知识向主体历史知识的完整过渡。

三、延展时空坐标,升华核心素养

时空素养是我们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时既是时机也是时势。杭老师从时空观念出发,通过学习主题“ 失败——究一战影响”展现一战对整个世界的损失,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力,实现了共情的历史。学习主题“反思——向一战叩问”,以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里打结的手枪来呼应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勃朗宁M1900手枪,落实了家国情怀,要珍惜和平,同时也告诉学生我们不好战,但我们也不怕战。

总之,杭老师的历史课做到了述往思来,以一战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挖掘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着力学习发生。正如黑格尔所认为: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由必然向自由发展的过程。而我们只有揭示这个过程发生的必然性,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实现“自由”的艰难,认识人类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作努力的合理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时代的本质。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