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课改展示月”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专题>课改展示2023>名师课堂>初中>详细内容

唐媛(东渡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推动和平与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6 15:07:37 浏览次数: 【字体:

63070e56857447faacefc612d4a6d7bd.png

简介:

唐媛,中共党员,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曾被评为张家港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张家港市优秀班主任,“杨舍教育榜样”;获得苏州市道德与法治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多次获张家港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等荣誉。作为思政教师,善于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充满爱心,深得学生喜爱。

点评:

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 助推核心素养落地

第八中学 胡宸铱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引导他们关注和平与发展等全球性问题,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这对初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回顾历史、反观现实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战争与冲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知道在当今时代,饥饿与贫困阻碍着人类前进的步伐,人类需要共同直面问题,携手合作,实现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2022版课程标准的落地,议题式教学正式登上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舞台。今天唐老师便是采用了议题式教学对本课进行了教学设计。下面我主要围绕“议题式教学”对本课进行简要的点评:

一、把握教材知识,精心设计教学议题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统领,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端点。议题的设计或选择是“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的议题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从教材解读上看,“推动和平与发展”这课的核心问题很明确,一是珍爱和平;二是推动发展,基于此,唐老师确定了本课的主议题为“如何推动和平与发展”,下设两个子议题“思战争之痛,寻和平之策”以及“探贫困之因,谋发展之路”,将本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凝练在了议题中。

二、巧设议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真正做到在“议”中学,需要教师结合议题创设具有典型性、体验性、趣味性、真实性的议学情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实现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迁移与转化。比如:在探究国际社会是如何促成巴以冲突硝烟散尽这一问题时,唐老师截取了搜索该问题的网络界面;在探讨“我们要不要援助非洲国家”以及“怎样援助非洲国家”等问题时,唐老师用了热门跟帖的形式。新闻搜索,网上跟帖等源自真实网络的情境创设的方式,对于出生即为互联网网民的学生而言真是再熟悉不过。

三、加强思想教育,发挥议题教学价值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培养初中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议题式教学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讨论的议题能够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核心价值,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在议一议、说一说的思辨过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比如: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关于免除非洲债务的不同声音,唐老师果断地把这一现象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帮还是不帮?说明理由。如果帮,又如何去帮?”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厘清了“为什么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仍要援助其他国家”“援助其他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等现实困惑,引导学生放眼全球,关注世界,让学生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四、组织实践活动,激发探究动力

“议题式教学”的开展不能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给出答案这样简单的过程,还需要组织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性的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这样的过程才是“议题式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体现。我的理解,这样的活动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以唐老师《推动和平与发展》这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她布置学生进行了课前的主题学习——多角度搜集战争带给了我们什么?从主题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可以看出,学生从数字里的战争、文学作品中的战争、地图上的战争、战争的照片、新闻等方面进行了搜集,搜集的过程就是学生了解战争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战争残酷性的过程,相信学生在大量浏览和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也就更深刻地感受了和平的可贵。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