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第一中学)—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
简介:
陈方,中小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多次开设公开课和讲座,获得一致好评。教学格言:以爱执教,以诚待人。
点评:
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
暨阳湖实验学校 黄新春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3 年版)中,与第5课相关的内容要求为: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陈老师围绕新课标,确定教学主线,精心设计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受科技魅力
陈老师以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和“潮起亚细亚”为演出的主题的一场视觉盛宴,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了一场艺术和技术的双向奔赴,也能让同学们感受到科技给体育带来的巨大变革,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使之对未来的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期望。
二、依托史料,还原伟大成就
历史课的灵魂,当然应该是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挖掘和寻找。通过第一篇章:挑战与应战,回顾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了解了工业文明的生长历程,知道了工业文明是怎么孕育出来的。又通过第二篇章:亮点与痛点,明白了工业文明是怎样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使同学们感受到世界越来越亮了,地球越来越小了,生活越来越便利了,同时又看到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贫富分化、对外扩张等不良影响。勾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国人不堪回首的苦难一页,顺势引入第三篇章:钩沉与赓续,注重科技的力量,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工业文明的未来...
三、合作探究,深化内容理解
在教学中,陈老师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史料分析、问题导思、观点争鸣等不同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新的收获,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活动,多角度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增强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转折点。
最后通过课后欣赏,让学生感悟科学创新精神,培养献身科学、求真探索的优秀品质,立德树人,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