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南丰小学)—体育:《排球:正面下手发球》
简介:
陈亮,民进会员,双本科学历,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教师。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和校级排球队的训练工作,坚持常年带队训练。分管学校体育工作,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苏州市传统项目排球学校。所带排球队蝉联张家港市比赛冠军十多次,学校一直代表张家港市参加苏州大市比赛,2023、2019男子获苏州大市冠军,2018女子获冠军;校田径队蝉联市比赛9连冠;校冬季三项队在2019、2017获市比赛冠军;校足球队2019、2018获市比赛一等奖;在市“七运会”上,学校体育成绩突破历史,获得大团体总分第一,并被授予“道德风尚奖”。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刻苦钻研,掌握多项体育运动技能;勤学多问,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在体育届前辈们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艰苦磨砺,很快成长为张家港市体育学科带头人。曾在张家港市课改研讨会上执教苏州市级、张家港市级展示课获好评;在2018、2015两次张家港市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均获一等奖第一名;2018年代表教育局参加市七运会羽毛球、气排球比赛获冠军。曾获评“苏州民进好教师”、“张家港市红色引领333提升工程‘美德园丁’”、2019年张家港市教育局“先进个人”、“苏州市小学生排球比赛最佳教练员”、张家港市业余训练“先进个人”、张家港市“体育健身明星”和南丰镇“十佳管理干部”等荣誉称号。
教育格言: 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运动的身体青春常在!
点评:
聚焦课标新理念 打造课堂新样态
——小学体育名师展示课点评稿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 庞燕
又是一年课改时,两位名师展课堂,聚焦课标新理念,打造课堂新样态。
新一轮课程标准颁布一年多来,我们在专家的讲座中,观课的交流中,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从迷茫到渐渐明晰。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今天两位体育名师给我们带来了他们的实践与思考,他们的课堂既有各自的教学特色,也有共同的教学亮点。两位老师均能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学习规律,聚焦核心素养,精心设计,用心教学,展示了两位老师对2022年版课程标准专项运动技能的正确理解和自我表达。
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摒弃说教课、单一技术课等,设计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情境真实、方法多样、互动良好的完整学习活动,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
一、形式多样精准学
施建东老师的《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一课,是篮球大单元教学的第4课时,虽然借班上课对于大单元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施老师课前先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篮球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以素养目标导向,从准备部分的自主行进间运球——自编篮球操,再到基本部分的运球游戏——体前换手运球——运球体前变向跨步练习——消极防守下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过人——1V1小组对抗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练基本技战术,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边练习边思考,体会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换手跨步、转体探肩、降低重心的动作要领,学生学的积极,乐在其中。
陈亮老师的《排球:正面下手发球》一课,是排球大单元教学的第9课时,课前,陈老师了解到学生没有排球基础,借班上课对于大单元教学有非常大的难度,于是陈老师拍摄了排球的步伐移动、正面双手垫球等基本技能的视频,利用两课时进行课前辅导,并通过中国女排队员的视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排球的学练。在今天的展示课中,学生所展示的排球技能得到了观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得益于陈亮老师用心指导和精心设计。课伊始,组织学生趣味慢跑,哨声响,集体模仿发球动作,初步接触正面下手发球动作概念;组织学生跟随音乐模仿排球操,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为主教材学习做铺垫。基本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复习步伐、垫球练习,温故而知新;通过学生尝试体验击打球、自主学习正面下手发球、两人合作发(接)练习、发垫球比赛等练习,培养学生开动脑筋,刻苦学练,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
两位名师将学习内容巧妙融入到真实的运动情境中,助力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
二、有效进阶精巧练
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和探究学练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分组学练和个体学练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练是技术动作学习的巩固、延伸和拓展,要抓住技术动作容易产生的共性问题。施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标志桶一物多用,从游戏的道具到防守工具,从行进间运球到体前变向运球,随着练习难度的提升,紧扣动作要点进行练习,做到精准进阶。陈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学练,观看正面下手发球视频,边思边练,边练边思,通过结构化技能的教学,激发学生学练排球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加强动作技术之间的连贯和衔接,提高了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力和掌握程度,教学效果较好。
三、学以致用精妙赛
精妙设计不同形式的比赛是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进行检验和巩固,在组织学生比赛时,可以通过比赛规则的改变使比赛更有趣味性,通过比赛内容的优化使比赛更有挑战性,通过比赛要求的更新使比赛更有综合性,通过比赛形式的改良,使比赛更贴近实战性,通过比赛“真实情境”的设置促使技能运用向比赛迁移,达到能用、善用、会赛的学练目标,增强单一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施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1V1小组对抗赛,学生四人一组,两位学生手持自制篮筐,两位学生一人进攻,一人防守,运用所学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突破上篮,在规定时间内,比谁持球投进篮筐的次数多。陈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发、垫球比赛,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正面下手发球过网,一人垫球一下得2分,双手直接接住球得1分,其它不得分。在赛的基础上,将评和赛紧密结合,通过多元化评价基础上的联合发力,更有效地促进技能动作的学以致用。
四、运动负荷精设置
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每节体育课群体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今天我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练习密度的监测,施老师一课的个体运动密度是60%,陈老师一课的个体运动密度是68%,均超出课标要求,这与两位教师的精讲多练、合理分组密不可分。另外,两位老师的课上都安排了6-8分种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的体能练习。如施老师的篮球专项体能练习运球接力和补偿体能练习,陈老师的排球专项体能练习移动步伐和tabata体能操。真正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最后,我想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如果老师都不改变,不发展、不进步,用昨天的知识去教今天的孩子,让他们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怎么对得起自己这份工作?所以,不管有没有推进新课标,老师都一直要在专业发展的路上。面对新课标、新课程,老师要摆正心态,把新课改当成一个自我兴盛的机会,可以有新的平台、新的交流,可以做新的课题,写新的论文,这些都是一种发展的机会。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