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东(云盘小学)—体育:《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
简介:
施建东,中共党员,张家港市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评“张家港市体育先进工作者”“张家港市局级先进个人”。工作以来,多次在各类活动中上市级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曾获张家港市评优课二等奖、张家港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多次辅导学生获市小学生篮球比赛一、二等奖,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点评:
聚焦课标新理念 打造课堂新样态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庞燕
又是一年课改时,名师展课堂,聚焦课标新理念,打造课堂新样态。
新一轮课程标准颁布一年多来,我们在专家的讲座中,观课的交流中,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从迷茫到渐渐明晰。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今天体育名师给我们带来了实践与思考。施建东老师能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学习规律,聚焦核心素养,精心设计,用心教学,展示了老师对2022年版课程标准专项运动技能的正确理解和自我表达。
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摒弃说教课、单一技术课等,设计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情境真实、方法多样、互动良好的完整学习活动,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
一、形式多样精准学
施建东老师的《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一课是篮球大单元教学的第4课时,虽然借班上课对于大单元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施老师课前先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篮球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以素养目标导向,从准备部分的自主行进间运球——自编篮球操,再到基本部分的运球游戏——体前换手运球——运球体前变向跨步练习——消极防守下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过人——1V1小组对抗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练基本技战术,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边练习边思考,体会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换手跨步、转体探肩、降低重心的动作要领,学生学的积极,乐在其中。
二、有效进阶精巧练
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和探究学练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分组学练和个体学练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练是技术动作学习的巩固、延伸和拓展,要抓住技术动作容易产生的共性问题。施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标志桶一物多用,从游戏的道具到防守工具,从行进间运球到体前变向运球,随着练习难度的提升,紧扣动作要点进行练习,做到精准进阶。
三、学以致用精妙赛
精妙设计不同形式的比赛是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进行检验和巩固,在组织学生比赛时,可以通过比赛规则的改变使比赛更有趣味性,通过比赛内容的优化使比赛更有挑战性,通过比赛要求的更新使比赛更有综合性,通过比赛形式的改良,使比赛更贴近实战性,通过比赛“真实情境”的设置促使技能运用向比赛迁移,达到能用、善用、会赛的学练目标,增强单一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施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1V1小组对抗赛,学生四人一组,两位学生手持自制篮筐,两位学生一人进攻,一人防守,运用所学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突破上篮,在规定时间内,比谁持球投进篮筐的次数多。
四、运动负荷精设置
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每节体育课群体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今天我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练习密度的监测,施老师一课的个体运动密度是60%,超出课标要求,这与教师的精讲多练、合理分组密不可分。另外,课上安排了6-8分种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的体能练习。如施老师的篮球专项体能练习运球接力和补偿体能练习,真正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最后,我想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如果老师都不改变,不发展、不进步,用昨天的知识去教今天的孩子,让他们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怎么对得起自己这份工作?所以,不管有没有推进新课标,老师都一直要在专业发展的路上。面对新课标、新课程,老师要摆正心态,把新课改当成一个自我兴盛的机会,可以有新的平台、新的交流,可以做新的课题,写新的论文,这些都是一种发展的机会。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