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妍(张家港市白鹿小学)—外语:《融合阅读5A Unit6 My e-friend》
简介:
陈梓妍,本科学历,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苏州市小学英语评优课二等奖,苏州市教师素养竞赛三等奖,苏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
点评:
探究绘本主题意义 践行英语学科育人
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王俐佳
各位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今天上午白鹿小学陈梓妍老师的课例展示,结合我们磨课过程中的一些探讨,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对课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高度重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全面渗透到英语课程目标之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信各位老师对刚才这段话并不陌生,但是听完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困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我只是教学生朗读英语、掌握语法,如何才能与立德树人结合在一起?”
“英语学科教学不应该重点是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吗?”
首先老师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英语课程在育人方面有哪些优势?首先英语语篇为育人提供了重要素材;以英语为纽带的跨文化学习是育人的重要途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为育人提供了真实情境、英语文学赏析为育人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以上四条优势中,离不开绘本融合阅读教学这种方式,因为绘本与教材所承载的主题意义正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所以绘本融合阅读课应该将探究主题意义确定为教学的重心,并以此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今天的两位上课老师就“探究绘本主题意义 践行英语学科育人”方面给大家做出了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是如何落实的。
一、立足单元主题,在话题整合中挖掘文化育人价值
文化属性是课程知识的基本属性,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充分表达知识的文化属性,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方式的前提条件。今天上课的两位老师对教材文本和英文绘本进行横向梳理和纵向关联,在主题语境、语篇内容、语言知识、文化元素、阅读策略、文本组织形式、育人功能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深入分析,找准他们之间内在关联点,实现绘本与教材的多维融合,将主题意义进行深化。
陈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教材单元主题意义为“学会介绍网友,并能够正确地交友。”围绕单元话题“网友”,她拓宽话题外延,将网友拓展为朋友,并选择Best New Friends 这一绘本,将主题意义升化为“让学生了解好朋友的定义,懂得如何正确看待与好朋友的分别,并学会接受新朋友的到来。”
二、基于主题,在学习活动中实现文化育人价值
《新课标》倡导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关互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来。
1.大情境统领课堂,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
情境教学是我们英语学科一直在持续推进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我想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止步于情境,要创设大情境。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关联在老师所创设的贴近实际生活的大情境中,这样我们的学生会处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生在探究中走进文本,在情境中超越文本走进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今天上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大情境。陈老师在课堂伊始利用谜语引出本课主题friend,并创设大情境:深深浅浅话朋友,整堂课都是围绕话朋友展开,从我的朋友圈到朋友二三事,再到最后制作甜蜜友谊回忆录,都是在这个大情境下展开教学。
2. 阅读前激发兴趣,唤起探究欲望
陈老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索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在课前陈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特别的英语课,学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let's sit with your friend and learn with your friend, 这样新颖的上课模式,学生既激动又充满好奇,他们会想今天老师要给我们上一堂怎样的英语课呢?
3. 阅读中分层活动,主动提取内化
推进式追问,助力解码绘本主题意义。主题意义需要得到凸显,就需要老师对绘本内容进行延展与强化,否则教学只会流于知识的教授,缺乏价值意义的生成。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说教只会让主题意义教学显得僵化,效果也不尽人意。只有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能传递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人格的成长。另外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推进式的问题能够激起现象背后的其他观点。因此上课老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聚焦为什么?而不是仅限于让学生回答yes或者no.
陈老师通过问题链How is the friend? What is your friend like? What do you like doing with your friend? Why do they play baseball together? If you were Brian’s father, what will you do ?等推进式追问,链接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为引导学生明确主题意义创造了机会,也为师生、生生留出了观点充分碰撞的空间。
老师没有把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在换位思考中,通过绘本故事,更好地解码了文本,生成了积极的价值观。
4. 阅读后拓展提升,深化主题意义
我们的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有机会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去说话,更有广度、有深度地去输出。
老师在课堂最后都巧妙设计了拓展环节。陈老师开展好朋友合作完成美好回忆录的活动,一开始对好朋友的介绍巧妙地融入到这部分,在温馨的活动体验中,不仅完成了拓展活动,又达到了育人效果,课堂明暗线贯穿始终,真正做到学科育人,把“想得到的美丽”变成“看得到的风景”,再具体为“走得到的景点”。
以上是我对于今天课的一些思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