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金港中心幼儿园)—中班音乐:《玛卡巴卡,嘭》
简介:
黄静,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姑苏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双十佳”、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双优之星等称号。从教27年来,她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呈现了“生态真实、生活真融和生动真情”的教学特色及“清新灵动、激情生动”的教学风格,追求“让幼儿有意义地体验生长”的教学主张,发表省级及以上论文9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6篇,人大全文转载2篇,出版专著《让生命自由绽放——幼儿园生态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园班本化生态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支持幼儿经验生长——区域环境的优化探索》。近年来,她致力于梳理教育教学、课程实践的经验和做法,在新疆巩留、重庆石柱、苏州市、张家港市范围内近开设专题讲座30余次,起到了一定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点评:
搭建支架 支持孩子深度学习
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 樊人利
在活动设计过程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用游戏来贯穿整个活动(创设了到花园宝宝乐园参加灯光秀演出的情境)始终有任务驱动在。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孩子感受快乐、体验快乐。所以我尝试做了三个改变:1.固定变灵活。以往的节奏活动都有固定的节奏谱,这个活动没有,从一个人身体动作表现到两个人合作表现,从单乐器演奏到双乐器合奏。师幼共建节奏模型,共同探索。从头到尾都没有固定的模式 2.单通道变多通道。由之前音乐活动全程教师的反馈为主变为师幼共频。活动没有教师主导示范,在幼儿听音乐后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身体动作打节奏,个别幼儿引领同伴共学。乐器演奏时,让孩子们反馈演奏的怎么样,教师发现问题变成儿童发现的问题,充分的感受表达。3.无形变有形。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看不见的音乐,看的见得节拍灯。听觉加视觉,建立了乐器、音色、敲击方法与音乐情境之间的联系,灯光与乐器结合的美感和节奏感。让无形的音乐变成有形的节奏,幼儿更好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