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霞(金港中心幼儿园)—大班社会:《并不坏的坏情绪》
简介:
郁霞,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幼儿园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曾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学陶研陶师陶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局级先进,张家港市教育系统“美德园丁”,2019年作为援疆柔性引进人才赴新疆巩留支教。多次参加张家港市评优课比赛分获一等奖。
点评:
坚守儿童立场 实现生活育人
梁丰幼儿园 许丽萍
“并不坏的坏情绪”除了是一次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活动,还是一个关注和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并使其从中不惧怕坏情绪,获得快乐情绪的社会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4中指出:5-6岁幼儿应具有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因此,我结合大班幼儿存在的实际问题,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以及在社会领域的学习特点,和孩子们一起打开了有关“坏情绪”这个话题。坏情绪不仅大人有,其实孩子也会有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比如:没能吃到喜欢的食物,有些失望;家里的弟弟妹妹抢了自己的玩具,有些生气;不好好吃饭被妈妈骂,有些难受等。坏情绪就像一朵云,谁生气了就会到谁的身边去,如何引导幼儿不受别人坏情绪的影响,理解并接纳坏情绪,尝试用积极的方法化解?围绕这一思考,郁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呈现了今天这样一个活动现场。从孩子们的状态来看,他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很高,很好地实现了本次活动目标。
1.活动的层次性为幼儿的深层次体验提供了支持。
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环节:一、谈话:了解不同的情绪。二、感知:绘本里的坏情绪 ;三、共情:谈谈我的坏情绪 ;四、管理:一起赶跑坏情绪;五、升华:并不坏的坏情绪。这些环节呈递进关系,环节逐步推进,情感逐步深入,孩子们通过从观察情绪、认识情绪到尝试调节情绪,不断深化对情绪的认识,知道在调节坏情绪的时候要用最合适的方法,不能乱发脾气、不能伤害别人,不能把坏情绪带给别人。
2.活动的生活化为幼儿的经验生长提供了链接。
活动从一张幼儿的来园自主签到表导入,到通过绘本中的卷卷、妈妈、卢先生的坏情绪引发幼儿说出自己被坏情绪传染的故事,再到讲一讲赶跑坏情绪的方法,每一个环节都与幼儿的生活巧妙连接,自然过渡,充分做到了幼儿理解在前、参与在前、选择在前,教师的追问、总结及提升在后。特别是“一起赶跑坏情绪”这个环节,在试教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现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一些化解坏情绪的方法,但比较局限,在策略的支持下,将原有的“采访客人老师”改为图片,一方面可以更直观、更全面的呈现化解坏情绪的方法供孩子观察了解,另一方面图片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辨,图片对比观察能够使幼儿直观的得出积极、合适的化解坏情绪的方法。(例如:刚刚孩子们说到的美食可以化解坏情绪,通过图片对比,他们就知道不能暴饮暴食,吃坏身体,这样会让关心我们的人担心。
3.幼儿对情绪的认知为自我情绪调节提供了支撑。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坏情绪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活动的最后,郁老师节选了绘本后半部分的画面,以“卢先生会不会赶跑坏情绪?”“坏情绪会找达达小姐吗?”让幼儿明白:只要我们保持一份好的心境,坏情绪就不会找到我们。但情绪调节是一个完善和积淀的过程,还需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学习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对待别人。
本次活动,郁老师根据孩子抛出的球给与不同的引导策略,坚守儿童本位,实现生活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