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课改展示月”专栏

侯敏(花园浜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千里江山图》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0 15:00:32 浏览次数: 【字体:

6b898b37ed97416eab7ed65bcf676e2f.jpg

点评

韩燕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说,美育是一种刚需,国家对美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那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也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说实话,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这样高品质的艺术活动是缺失的。扪心自问,当你面对这样一个题材,《千里江山图》气势磅礴,你能够寻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带着孩子一起来欣赏美,感受美吗?我想,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候园长这样的底气和智慧的。也许我们平时也会和孩子开展这样的创艺、欣赏活动,让孩子欣赏一些名家名作,但效果可一般,孩子可能看不懂也可能不感兴趣,到底问题在哪里?是作品挑选的问题还是老师的设计问题或是孩子本身的原因,我想今天的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教师在活动中的支架与引导。

所以近今天这个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三个层次:走进——走入——走回。

一.走进:引导幼儿初步的感受

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在欣赏活动中,首先要让孩子有初步的感知。《千里江山图》中,候园长以祖国美丽的风景来谈话导入,让孩子能很快的投入其中,在这个环节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她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幼儿来讲述:辽阔的平原、连绵的山川、碧海蓝天-----你看孩子在感受风景优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的美,这又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她的课堂上绝不仅仅是关注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而是会关注到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走入:引导孩子关注细节

如果说前期的感受只是一个铺垫,那走入作品,对作品进行细节上的欣赏与剖析,让幼儿通过细节的欣赏进一步来感受作品的美这往往是我们再组织美术欣赏时的难点部分。因为即使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如果我们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艺术经验,也只是一个新手欣赏者,位于审美能力的第一阶段——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主观偏好来欣赏和理解艺术,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幅作品,仅仅对作品中符合自己喜好的方面或性质做出反应。候园长的这个活动也让我们看到了她深厚的艺术素养,我想她一定是对这幅图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从细节上的欣赏,如波浪线的不同,山的波浪线和水的波浪线一样吗?颜色的不同,“青绿法”的了解,让幼儿对作品的绘画技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在细节欣赏后再进行局部欣赏,这里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她用了比较法引导孩子去欣赏,引发幼儿主动地欣赏和思考,帮助他们获得作品欣赏的态度和方法,如:房子有的连有的不连;树近大远小;山有高的有矮的,其实这样的欣赏帮助孩子了解了绘画的一些方法,为他以后的创作活动是积累经验的。

三.走回:创作+激发情感

我们说欣赏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美进而能够表现美、创造美,这也是我们《指南》艺术领域的两个目标。那在《魔法药水中》何园长通过让幼儿自主创作再进行借行想象,感受到了音乐游戏与创意美术相结合的这样一种体验,幼儿能够自主表现、自由想象、自主讲述,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那在《千里江山图》的完整欣赏部分,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力的,当这么大的画卷徐徐打开,孩子们不断的发出“哇”的惊叹声,这时候你再问孩子“祖国的风景怎么样”我想没有一个人不为之震撼的,我们的祖国多么雄伟,,风景如此秀丽,江山如此多娇,是不是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比我们开展一个主题《我爱祖国》枯燥的念两首“祖国妈妈我爱你”的儿歌要有效的多吧。而且,候园长除了是颜控还是细节控,你看她今天的服装,是不是整个给人的感受是带我们一起进画卷,非常享受,仿佛人在画中的感觉。整个的过程也是在引导、支持者孩子去发现、去表达,非常的舒服,我想这就是名师的智慧与魅力,也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