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课改展示月”专栏

潘鸣霞(农联幼儿园)—大班游戏:《趣味光影》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9 12:10:29 浏览次数: 【字体:

74161d15e0e64988b2b46a8614ec616e.png

简介:

潘鸣霞,张家港市农联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具有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双本科学历,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致力于“幼儿一日生活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有着丰富的课程组织能力与课堂教学经验。自工作以来先后获优秀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多次评优课获奖。发表省市级论文十余篇,独立承担了苏州市、张家港市各级各类规划课题,多次在苏州大市、市级展示公开教学活动,并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获得一致好评。

点评:

如何让幼儿的探究更有意义

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孙瑛

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的探究更有意义,更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展示的四个科学活动,展开热烈讨论,谈一谈如何让幼儿的探究更有意义。

今天的科学活动+1节区域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放手支持孩子自主探究,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始终在进行两个问题的思考:(1)如何在实践中激发幼儿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幼儿积累有益经验?(2)如何满足不同幼儿的探究需求?如何在活动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来聊聊如何对科学活动进行优化,让幼儿的探究更有意义。

一、活动方式的转变,聚焦个性化探究。

两节《趣味光影》,同一个内容,同一批孩子,不同的活动形式,恰好让我们看到两位老师不再注重对幼儿灌输单一的零星经验,而是注重让幼儿获得有助于其全面发展的链式经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光影的相关经验。比如在区域活动《趣味光影》中,活动前,潘老师采用谈话方式,了解孩子们拥有粗浅的光影经验,知道光照到人或者东西上就会有影子出现,影子是黑色的。那么,如何助推儿童探究兴趣与经验的继续生长呢?潘老师与孩子们继续玩在一起,捕捉到孩子们对“不同光源下影子产生的新变化”产生的新探究兴趣。活动中,潘老师改变传统的游戏模仿,将活动方式变得更加开放与多元。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各自拥有独特的学习与探究方式,体验有趣的光影游戏。如长卷画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自然光照射下的影子,通过辨别影子的色彩和给影子添画的形式发现光影艺术的多样可能性,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影子是有颜色的,于是她们在美术区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粘贴在透明的保鲜膜上,来到光影屋中用手电筒进行照射,发现玻璃纸的颜色同样也会呈现,这一惊喜的发现让他们在各个区域不停的尝试探索,又比如在创意拼摆区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蒙住射灯,照射出来的整个墙面都是有颜色的,在“光影乐园”又用不同颜色的色卡重叠在一起,他们又发现了颜色的变化等等,幼儿的经验正在游戏中不断的重构、迁移、拓展。

活动后,就是延展到了袁老师的课堂了。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积累了影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可以变色。对光影的探究兴趣更浓厚了。但有关经验比较零散、浅表,幼儿对于“两个光源照射一个物体产生的现象现象、两个光源照射两个物体又会产生哪些现象”等问题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搭建一个集体探究的平台,从而让幼儿探索的思维过程看得见。

活动“趣味光影”先后出现了三次探索,教师通过可视化记录、演示等方式将幼儿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如,在探索“两个光源一个物体的影子成像”环节中,教师采用动画实验、记录表分享、现场演示等方式,使幼儿的发现过程结构化、可视化,一方面能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使其对问题和探索路径形成更清晰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搭建了支架,推动其更深入地思考,帮助幼儿在复杂情景中深度理解影子形成和变化的原理。

二、师幼互动内容的转变:聚焦学习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当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和谐相处等。以区域游戏活动为例,光源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媒介,由于区域游戏的活动场地是室内,所以本次游戏所采用的光源大部分是人造光。最初教师投放了手电筒、台灯、沙箱灯等光源。在第一次游戏时,创意拼摆区的孩子发现,自己用手电筒进行游戏时,每一次拼搭时照射后呈现的影子是不同的,非常不便于孩子们拼摆时对物体影子的观察,于是孩子们提出,能不能换一个固定位置的电灯,这样影子的呈现也就固定了,于是在第二次游戏时,光源从手电筒更换成了固定在材料上方的的白炽灯,孩子在游戏中又发现当材料叠的越高,上方的材料影子没有了,这下孩子们又开始讨论了,我们用的材料离灯太近了,所以影子照不出来了,于是孩子们又提出,光源一定要固定在地上,而且要能手动调整光源上下前后的位置,于是在第三次游戏时光源变成了射灯,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拼摆的材料随时调整射灯与墙面的距离和高低,孩子们在拼摆的时候真正的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再如集体活动《趣味光影》,活动经历了二次变革,一是从教师主导提出问题,变为放手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二是从跟着教师发现的问题探究,变为跟着幼儿发现的问题探究。如,在探索“两个光源两个物体的影子成像”环节中,一开始教师直接提出重叠的现象,让幼儿探究,操作成功率不高。于是我就改变策略,去尊重与接纳幼儿的发现,第一次操作,不局限幼儿发现的光影现象,我欣喜的看到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出了各种关于“光影”的现象,在师幼分享交流中,将这些现象以图片的形式一一呈现,并从中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重叠展开第二次探索,同时师幼一起分享探索的经验,整个环节都是在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以及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究思维过程中,我想这应该就是这节课的主要价值。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