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敏(东渡实验学校)——语文:《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
简介:
刘硕敏,初中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2013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曾获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微课评比二等奖、苏州市语文学科素养大赛三等奖、张家港市基本功竞赛特等奖、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并获奖。她努力构建语文的生态,班级文化的生态,静待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拔节。
点评:
借物以传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写作
暨阳湖实验学校 李陈荣
一、问题的提出
本届“学在港城·致敬课堂”课改展示月的主题是“聚焦课标转化,着力学习发生”。如果用“写作实践”的视角来思考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进行“审题”,审题不出大差错,再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就会上出符合“题意”的好课来。
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学习的表征就是能带给学生“经验”,同时学生个体“行为”“能力”得以“持久的变化”的“过程”。具体到这两堂课,就是指两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在课堂写作任务的成果展示阶段,能不能很好地运用教师所教的方法,写出符合目标要求的文段或文章来。
二、对于刘硕敏老师展示课的思考和体会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认真学习了刘硕敏老师的课堂,发现她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了“课标转化”,促进了“学习发生”。
1.立足真实学情,设定学习目标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单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戴维·奥苏贝尔)刘硕敏老师的《草木有本心,借物以传志——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能够立足所在年级写作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设置了合宜的学习目标。
刘硕敏老师的课堂学习目标是:1.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的特点,形成写作评价量表;2.联系课本中相关写作知识,在课堂规定时间内独立自主完成一段托物言志文段的改写。3.通过头脑风暴,发散思维,从“物”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仔细描绘,由此生发个性化的情志,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记录并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
可以看出,基于一节公开课的教学时间的限制,刘老师都将目标指向于联系书本和七八年级的学情,制定了“写段”或修改例文的目标。从课堂实践来看,是可达成、课评估的有效目标。适切、有效可达成的目标,也为一节好课奠定了基础。
2.注重写作实践,实施任务学习
本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刘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包含着一定的“语文知识”,比如“托物言志”等。因此,具体教学中就要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也就是要设计“潜藏着特定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知识)的,对所要培养的语文实践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的写作学习任务。
刘老师的课堂先后实施了“读作文,引出话题——作比较,找出异同——改作文,托物言志——再升格,写出个性”等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师生交流对话,炼制出了“对象鲜明:一种事物;特点聚焦:一种特点;物志相融:相似精神品质;个性化表达”等修改文章成果。成果的前半部分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特点,后半部分是写作升格的方向、指标和抓手。看似平常的表达,凝结着师生的智慧,让写作要点具有了操作性。此外,刘老师还设置了口头表达环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解放了学生的头脑,激活了课堂氛围,增加了课堂的深度和容量,也让课堂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元。
刘老师的课堂很好地践行了以下理念: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只有通过表达,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真正被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只是惰性的知识,而不是活性的知识。(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P22)课堂教学注重表达能力的课堂培养,注重语文关键知识的“活性”教学。课堂因有效的学习任务得以推动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表达活动中内化生成。
3.积极开展评价,助力学习提质
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在浙江省特级教师郑可菜近日出版的专著《思辨性写作30课》的序言中指出:“写作活动包括三个交互进行的写作过程:萌生一个想法(写什么),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语句、语段表达出来,重读自己的作文并进行反复修改。”刘老师授课前根据素养目标初步预设评价框架,课堂教学中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依据课堂教学生成中形成的内容,和学生一起进一步研讨课堂评价细则、要点,最终形成一张比较完善的评价量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提供的文本材料以及引导性的语言(如追问、点评等),都可以认为是有效推动学生学习的学习支架;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在这一环节当中他经历了研学做的过程,最终的成果是一份具有操作性的评价量表。这份量表将会指引他具体进行作文的修改和升格,成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工具。
没有预设,也就无所谓生成。对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量表的相关维度可以看出是教师精心思考后预先设计的,围绕评价要点评价学生的修改稿也是预先设计的。但这些预设是必要的,因为可以为学生示范思考的方法,明确改进的方向,从“会改”走向“会写”;教师的点评也可以帮助学生校准修改方向,提升修改的实效,让学习提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评价量表对于作文修改的价值和作用。
最后提一点建议:关注“物”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作文处方:中学生写作36个怎么办》(好文章秒在物象)尝试实施分段提升的写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