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课改展示月”专栏

吴雨格(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数学:《分式章节起始课》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9 12:19:41 浏览次数: 【字体:

6777568cf4024fc8b9a8969b7a931ca0.jpg

简介:

吴雨格,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于2022年参加工作。从教以来,兢兢业业,认真完成教学活动,获得校青年教师粉笔字比赛二等奖、解题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并积极参与市级微型课题研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工作中坚持以德育人,认真关注每位孩子成长,用耐心陪伴学生。

点评:

架构知识体系   提升数学素养

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邱永生

谢顾主任给我提供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崇实初中的包莉莉和合兴初中的吴雨格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各具特色,亮点颇多,下面我就说一说我的学习感悟。

一、教学目标定位合理

《第十章分式》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0章的内容,是初中阶段学习了整式,整式方程,一次函数之后一章全新的内容。今天展示的是章节起始课,章始课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全新产物,深刻凸显了创新的教育理念,能够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章始课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章始课教学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章的学习主线,所以两位老师都将重心放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包老师从长方形的面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长方形的宽等于面积除以长,得出分式的模型,通过京沪高铁这个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活动,认识了各种代数式,包括分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接下来要学习的分式,代数式的分类是一个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式与之前学习的整式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也让学生感悟到类比的重要方法,一个是和整式的学习进行类比,一个是和分数进行类比。吴雨格老师从生活中的不同情境出发,写出了各种代数式,然后对代数式进行了分类,从形式上进行了类比,得出了未学过的式子的命名是类比了分数的命名方式,完美实现了从分数到分式的研究过程,两位老师的出发点不同,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帮助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理清了本章的学习主线:分式的定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以及分式方程,感悟了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体会到思考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手段,也激发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二、 教学设计科学精当

章始课本身具有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的特征,是针对整个章节的概括和展望。所以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遵循了章始课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两位老师都致力于学生宏观研究思路的搭建,都引导学生经历本章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建构过程,整体把握了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让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认识本章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等问题,很好地体现了整体性的教学原则。两位除了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以外,还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遵循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课堂上确立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为学生创设了许多身边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而且两位老师不仅研究数学本身,还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数学课堂上。同一个分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情境,同样一个学生,我们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就看待。

三、教学过程各具精彩

包老师是青年教师的典范,这次展示课从教学设计开始,都非常、精心的打磨,她的教态稳重而不失亲和力,她的教学过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内容饱满而流畅自然,板书也是精致有序,教学效果好。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包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活动的平台,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吴雨格老师是新老师的代表之一,作为工作第二年的老师,她思维活跃,想法多样,敢于尝试,所以本课他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20/x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很好的把控了课堂,继而让学生写分式,猜意义,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对知识的掌握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各知识点的衔接很流畅,几乎没有一点疙瘩,最后通过列表的方式,得出分式是否有意义,以及通过分式方程转化到学生们刚刚学习的函数知识,使得整个一节课把初中数代数部分,数与式、方程、函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学习主线。

总之,虽然课堂只有45分钟,但是架构是完整的,过程是顺畅的,活动是多元的,无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是过程与方法的经历,无论是学生的思维状态,还是学生的品格塑造,两堂课给我们呈现的都是和谐的、高效的,是两堂成功的示范课。

当然,对于教材,对于课堂,每个老师的理解是不同的,认识也不同的。上述的交流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若有不当,敬请提出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