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课改展示月”专栏

陶婷婷(新塍小学)—英语:《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Fun time&Grammar time)》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5 09:21:35 浏览次数: 【字体:

8cde1902f2d4434fb2f15cb1f81749f8.png

简介:

陶婷婷,中共党员,任教英语学科,从教以来,她对待工作始终充满热情,积极进取,敢于挑战自我;她对待学生细致耐心,因材施教,努力点亮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个人教育格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点评: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为例

张家港市大新实验学校  葛松勤

各位老师,大家好,一年一度的课堂教学展示盛宴如约而至,我们又可以借此机会聚在一起学习、研讨。今天陶老师和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六年级第六单元《Keep our city clean》Grammar time和Fun time的教学。纵观每个单元各个板块,通常Grammar time板块作为每个单元的第二课时,它和单元的其他板块有着承上启下的联系,它既要承接Story time的话题,又要整合Fun time以及其他版块对语法知识加以巩固练习。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法板块教学?我相信通过今天两节精心准备的同题异构课,我们多多少少能找到了一些启示和方向。

一、主题明确 指向学科育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六要素中,主题具有统领各要素的作用。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实施语法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在主题语境中学会运用语法知识表达意义,克服英汉差异的影响,发展英语语法意识和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建构和完善新的语法知识结构,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的主题范畴是人与社会,单元话题是保护城市环境卫生。在单元主题的框架下,两位老师都创设了语法板块主题任务。陶老师本节课的主题意义是keep green,live green,是让学生认识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拥有保护城市的使命感。并懂得保护学校环境就是保护城市环境的道理,愿意为保护校园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王老师的则是在现有我们张家港已经美丽整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呼吁他人一起努力让港城更美好。两位老师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多管齐下,有效实施教学过程

(一)学思结合,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小学语法的教学要充分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让学生通过在语境中交流和运用感知语言点,自主发现和归纳语法现象和规则,而非老师强化语法结构与概念。本次课堂中,两位老师都做得非常好。在处理本节课语法时,她们都不约而同地复习story time的内容,通过课文中练说的句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句型结构是made+名词+形容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她还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一般现在时,又是什么结构?这样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两节课上,孩子们都能找到规律。在处理What can we do to...?这个问题时,陶老师还询问这类句型是解决方案,还是询问问题原因。通过选择,学生更清楚这类句子的功能。

(二)学用结合,操练语法知识

课标还提出,在学思结合的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由于语法知识较枯燥,需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整合不同类型的练习,通过这样有竞争性、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语法知识并轻松掌握语法知识。在这节课上陶老师引用了大量真实的图片,不断让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说What makes the ...?What else makes the ...What can we do...?接着设计了“Yeah yeah yeah”“No, no, no!”和垃圾分类的小游戏来学习What else can we do...?再到洋气的chant进行巩固,这比教师反反复复强调语法结构更为有用。王老师通过“Quick response”来操练What makes/made...?...make(s)/made...在音效的刺激下,激发学生们参与的学习热情。在后面的操练环节中,又再现了“quick response”中的各个场景,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型来练说,这些都是真实有效的。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通过音乐、图片、游戏方式,结合语法知识点,营造趣味化、生活化情境,整个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语法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让教学目标更凸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感受。

(三)学创结合,运用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要求:要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在应用实践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最后两位教师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做海报的活动,来呼吁他人keep our school clean和make our city better。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与协商,聚焦海报策划,提出具体的方案。同时老师还要求Make a speech,从而涉及了演讲时的姿态、动作、表情等因素,最终引到语音语调的正确使用。这样的交流分享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迁移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创新运用语言,以书面及口头的形式呈现合作成果,表达自我情感,凸显思维过程,最终习得语法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学生对单元的主题意义理解也随之在显性中得到深化、在隐形中得以升华。

语法教学在英语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两位教师的语法课都在主题引领下,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作为主线贯穿课堂,这样的操作能使语法教学兼顾形式、意义与使用,在真实语境中促进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加工、内化、巩固与产出,从而发展学生的多维素养。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多包含、指正。谢谢大家!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