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梁丰小学)—语文:《大自然的声音》
简介:
陶佳,中共党员,中小学二级教师,语文教学能手。曾获苏州市学科素养大赛三等奖,张家港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三等奖,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陶老师坚信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围成的一个生命场,老师和学生在这个生命场里彼此唤醒,彼此生长。
点评:
浅谈基于大单元任务群的单篇课文教学设计
梁丰小学 郭小磊
新课标颁布以来,学习任务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实际教学中,要落实课标精神,教师需要基于任务群的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构。重构教学设计,需要以任务为导向,以富有内在逻辑和联系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充分考虑学习任务群的核心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第一层级的核心概念,而具体的每一节课还要基于每一篇单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内容编排指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呈现逐层递进,从自然到我与自然,从单向走向互动,从课本走向生活的内在关联。所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就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旨在引导孩子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妙趣,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陶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孩子在读中积累
文中,不管是风之曲、水之歌,还是动物之声,作者都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在品读水声的过程中,陶老师带着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个人读、男女生读、齐读、填空背诵等,不断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持续强化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感受到大自然中水声的丰富及美妙,进步一领会作者对“水是大自然音乐家”的由衷赞美。在最后男女生合作朗读中,完成了一段有声有色的“合奏”,学生意犹未尽,进一步“感受了课文生动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2.让孩子在摘抄中积累
新课标第二学段对背诵和积累的要求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的学习基础,但多是无意的积累。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摘抄这一学习目标,本节课陶老师将学做摘抄设置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知道可以进行分类摘抄,然后明确摘抄的要求,要做到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摘抄句子时还要当心开头空两格,标点占一格,间距要均匀等。让学生在尝试摘抄后互相评价,与此同时,也是在强化摘抄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的层层推进,将我们的学习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争取实现“一课一得”。最后在布置“创作我的自然笔记”这个单元挑战任务时,继续让学生进行摘抄,感受文章生动的语言,推进学生不断的积累。
3.让孩子在表达中积累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说道,中年级学生要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所以在教学完“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这一段之后陶老师让学生尝试着围绕“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这个中心来说一说,在指导练说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积累,用上积累到的拟声词,用上学过的比喻、拟人的修辞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然后让三位同学连起来说一说,组合成一段完整的话,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支架,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让孩子在积累中内化表达,在表达中实践运用,从无意积累走向有意积累。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我们教师要建立起以单元目标为统领的阅读教学的整体观,同时也要结合每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在大单元的脉络下重构单篇文本教学的内容,从而设计好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依托教材落实好新课标理念,帮助学生在学习、体验、实践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