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斐(崇真幼儿园)—大班区域:《好玩的纸》
简介:
邹斐,任教学前教育学科,从教三年来,不断学习理论知识,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个人教育格言:扎根教育,砥砺前行,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好老师。
点评:
理思路 析学路 定教路
——谈幼儿园活动中主题、幼儿与教师三者思路的整合
世贸幼儿园 沈秋兰
组织一个幼儿园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教师应该做什么?相信很多教师会说:我要怎样设计才能让活动更出彩?我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要怎样衔接才能让活动更自然?我的PPT(流程图)怎样运用才能更有效?我的问题怎样设计才能更有启发性……更多一线教师的关注点是我该“怎么教”,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育机智、活动氛围、问题设计等,而很少有人在教学前静下心来从主题(内容)的逻辑思路,儿童的学习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三者作统筹思考。
一.理思路:主题的逻辑思路
选定集体、游戏活动主题后,背后都有该主题特有的逻辑思路、内容线索,但一线教师常常容易犯一些随意拼凑、浅层设计等问题。如教师自身对主题逻辑、涵盖内容解读不够深入和全面,导致活动出现“走过场”的局面。但今天呈现的四个活动,四位执教老师就集体、游戏活动的主题,前期结合《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教育建议梳理了清晰的逻辑思路。大班区域《好玩的纸》,聚焦“纸”整体设计5个游戏区活动。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对纸有关的知识。孩子们对于纸的日常使用在区域中最多的可以体现在美工区的绘画、剪纸,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深层次探索了纸的多面性。科学区的古法传承造纸术以及各类纸的科学小实验例如纸的承重、纸花开了、坚强的纸,让孩子们了解纸的来源,特性,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原来藏着这么多的秘密。美工区进行纸浆画和月亮球的制作,在阳台上孩子们进行帐篷的绘制,在走廊里进行报纸的编织,孩子们从平面到立体,真实感受小小一张纸所蕴含的能量。生活区的“纸”有美好、热奶宝,让孩子们感受纸作为日常的辅助材料可以给生活带来的多种美好,发掘纸的多样性,感受到冬天的温暖和纸的好玩。数学区的纸牌的分成以及相邻数,用生活中常见的纸牌作为材料,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操作与纪录熟练掌握十以内的数的分成。语言区的孩子们在听和读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活字印刷,创作出自己的故事,同时我们将语言区的说的部分,引出了“纸的博物馆”的主题,在教室里带领大家了解纸的故事。建构区的孩子们用到了各种各样的报纸、纸筒、纸杯以及纸蛋托,按照自己的设计图纸搭建属于自己的建构空间。
二.析学路:幼儿的学习思路
由于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经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已有知识和经验,没有详尽的分析幼儿的学习思路,导致教学出现“独角戏”的局面。即使身处同一活动中,不同的儿童对活动的参与度、对活动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认知,这是因为他们会依据自身经验去参与活动、建构知识,这种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源于幼儿自身不同的经验、不同积淀的基础上。为此,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及思维特点,分析幼儿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路和容易造成思维中断的问题,运用讲解、交流、讨论、操作等多种学习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建构经验,实质上是幼儿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实现对主题内容的吸收与内化。
大班区域《好玩的纸》,首先将大二班的环境打造成纸的世界,让幼儿置身在纸中,愿意主动去深度了解纸的知识与可操作性。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正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如果想要深度学习某一样材料,首先要克服的是幼儿特有的具体形象思维,在教室中,我们要创设符合幼儿审美的环境,让幼儿目之所及、触手可及的都是属于他们的主题材料,儿童是在与材料的不断接触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所以材料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造纸中的石臼,印刷术中的印刷版等,孩子们喜欢这些日常生活中不经常用的工具,给他们带来新鲜感,就会主动去尝试,而日常中的材料例如各种各样的纸,孩子们在生活区发现,原来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看起来很普通的纸头做出这么多美的东西,原来我也有一双小巧手手。同时,幼儿有自身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喜欢与别人交谈、热情一些,就会选择在阅读区做小小图书馆播报员,有的小朋友就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纸的世界里,在短短的半个小时游戏时间内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就会安静的边做作品边记录,每个孩子呈现自己的思维的方式有些是需要讲出来,有些孩子是呈现在物体上。因此,在活动中,不管幼儿是什么类型的学习方式,教师都应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认真专注,大胆探究。
三.定教路:教师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游戏活动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一个图画书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理清主题的逻辑思路,分析幼儿的学习思路,教师就可以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切合幼儿的心理特征、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找到沟通教师、幼儿和主题之间的新的切入点。
大班区域《好玩的纸》,孩子进入大班后想象力以及建构能力都有了充分的发展,在生活区的“纸”有美好中,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装饰生活中平凡的小碎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美工区的纸浆画,用镊子锻炼孩子们的手部协调能力,月亮球使用刷子时需要孩子们细心耐心,让孩子们沉下心来进行美的创造。在走廊里的报纸编织,孩子们本来想在教室里编织简单的小毯子,但是后来发现原来可以编出这么大的作品,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将这块移到了外面走廊里让孩子们进一步编织,他们在编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小小纸张的强大力量。通过好玩的纸区域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的耐心、交往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只要找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简简单单、随处可见的例如纸这样的小小生活材料,也有无限的挖掘空间。
总之,组织幼儿园活动厘清主题的逻辑思路是灵魂,分析幼儿的学习思路是核心,确定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关键,三者有机整合,我们的活动组织才能吸引幼儿,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