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辉(东渡实验学校)——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
简介:
李冬辉,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小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中小学数据分析师,张家港市初中生物兼职研训员,张家港市学术指导服务团专家成员,东渡实验学校总务处主任。
他以强烈的责任心积极投身学校工作,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先后获得苏州市优秀教师、苏州海外联谊会周氏德育奖励金、张家港市优秀班主任、张家港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局级“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首届中小学生实验操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曾获实验说课大赛苏州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苏州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苏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教师专业素养竞赛二等奖;有二十余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发表、获奖;作为核心成员完成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者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爱坚守教育,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点评:
既实又活,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南丰中学 倪莹
在开始我的评课之前,我想先用一张图片,解释一下我对生物核心素养的理解。
基于这个理解,我对一节课的评价很直接,如果只有知识传递,讲得再精彩,这节课只能合格。如果加入了技能,也就是让学生用科学方法去获得知识,建构概念,那么这节课就能达到良好。如果,还有价值观念、基本品德的引领,那我认为这节课就是一节优秀的课。
带着这个观念,我来点评一下李冬辉老师的这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第一课时》这节课。我用“实”和“活”来概括这节课。
首先是“实”。这节课朴实踏实。采用了四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建构概念,每一个学生活动都简单有效,比如观察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这两个实验现象明显,材料易得,学生操作起来也容易。又提供了绿豆、花生、芸豆、小麦、水稻等植物的种子,都是常见的种子,通过对丰富的种子类型的探索,总结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在这四个学生活动中,学生需要用到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多种科学方法,由此,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同步完成,概念真正的建构起来。到这里已经是我的观念里一节良好的课了。李冬辉老师还给了“粮食安全”的视频,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重视种子的培育,要把种子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引用袁隆平的话“人要做一颗种子,一颗好种子”悄然间进行了价值观念的引领。至此,提升核心素养的全部环节教师都已经完成,且衔接得非常巧妙,这节课,可谓“实”矣。
第二个字是“活”,所谓“活”,一是知识要学活,二是思维要活跃,三是要有探究活动。我们且看李老师的这节课,按照教材上的安排,只要解剖种子讲清楚种子的结构,这节课的知识任务就算完成。但是李老师开篇设置情境,让学生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种子发育成一棵植物?”围绕这个问题,他把第二课时的胚根胚芽胚轴的发育过程整合到本课来,我觉得,这就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种子的结构,而不是让学生记住了几个名词。所以,这就是赵占良教授说的“概念教学要重在理解概念的实质,不去抠字眼。”这就是灵活的课。
本课围绕开篇的活动组织的四个学生活动紧贴学生实际水平和实际生活,所以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从学生的反馈情况可以得到证明。而且中间还提供了同位素标记的子叶和胚乳在种子形成不同时期的跟踪情况,这是高中水平的呈现证据,但是他对这个证据进行了降低理解难度的处理,使得学生完成了分析结果到得出结论的科学分析过程,这种灵活的处理,严谨的态度正是提升科学素养需要的。
提升全民的生物学素养,这个任务不是靠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靠得是我们每一位普普通通的生物老师日复一日的每一堂课,因此,我常想,我们的生物课就是要像今天的这节课一样,能模仿,好上手,既实又活。感谢李冬辉老师,给我们呈现出这样一堂带着家常味的好课。(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