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4课改展示月”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专题>课改展示2024>名师课堂>小学>详细内容

陈俊(云盘小学)—语文:《习作7:我的拿手好戏》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7 17:19:19 浏览次数: 【字体:

14104b0855464c15b1546e4bbef76200.png

简介:

陈俊,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从教三十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真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她善于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寓教于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她善于发现学生的生长点,因势利导,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曾获张家港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张家港市评优课一等奖、苏州市二等奖;全国苏教版教材美文诵读二等奖。

个人教育格言: 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

 

点评: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写作教学

——评《我的拿手好戏》

云盘小学  唐燕

今天听的两节课: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时景物皆成趣;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两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属一个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写人,是小学阶段习作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写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至六年级共安排了8次写人习作,从单元导读和习作要求上看,写谁、用什么方法写、写到什么程度,层级各有不同。

年级

写人篇

单元语文要素

具体要求

层级梯度

三年级

上册

习作1:猜猜他是谁

体会习作的乐趣

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位同学,把印象深刻的地方用一两点写下来。突出其外貌、性格或特长

起步缓,篇幅短,锁定观察对象

三年级

下册

习作6: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学习抓住特点拟题目,选择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重题,重选材,写作对象宽泛

四年级

上册

习作2:小小“动物园”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出来

聚焦家人,其外貌、性格、习惯等与哪种动物比较像?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感受

创设情境,锁定

观察对象,重描摹

四年级

下册

习作7:我的“自画像”

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抓住自己的外貌、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用事例凸显特点

重方法,重观察,举出合适的事例

五年级

上册

习作2:“漫画”老师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用夸张的手法凸显老师的可爱:围绕外貌、

性格、喜好,选择一两件突出特点的事例

锁定观察对象,

突出人物典型事例

五年级

下册

习作4:

他     了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把题目补充完整,用一件事突出人当时的具体表现,反映出他的内心,试着多角度描写

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注重细节刻画

习作5:形形**的人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特点,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特点写具体

选取事例的典型性,描写手法的多样性

六年级

上册

习作7:我的拿手好戏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聚焦自己的拿手好戏,写出有趣故事,列出提纲,有详有略,写清楚重点部分

事例变为故事,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突出重点

习作8:有你,真好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假想“你”就在眼前,融入情感,并把事情写具体

重场景描摹,寄情于人,融情于事

 

  一、统编教材写人习作的编排特点

1.观察对象从宽泛到聚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状,热爱生活”。同样是写人,在选材上,教材体现出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生活、热爱生活的编排特点。(1)关注身边人。三年级起步阶段的第一篇习作就是写人习作,并将观察对象锁定为“同学”。对学生来说,同学是与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同龄人,拥有相似的生活环境,

     2.写作要求从宽和到翔实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整个小学阶段应该遵循的习作目标。对于起步期的第一篇习作,教材提供了简要的提示:可以写“外貌、性格和特长”,写出“一两点”即可,“几句话、一段话”均可,给了学生足够的写作自由和发挥空间,旨在唤醒其习作兴趣,消除畏怯心理,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习作要求是围绕“写人”逐步进阶的,方法是通过一篇篇例文逐步渗透的(见图1)。

e9c3ede6d4b748fb8f1eb5259ce296ed.png

围绕写人,教材从外在可感的相貌、性格、特点逐步走向人物的内心世界,从选材指导到综合运用类比、夸张等多种写作方式写好人物的故事,从选材自由到详写一件事再到选取“最典型”事例、运用多种写作方法表情达意,习作指导愈加细致,练习更加聚焦,梯度愈发显著,符合小学生习作的规律。

二、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篇习作的教学重点有两个:1.仿照例子列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语句通顺。2.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之后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点是:能围绕“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体验,突出“趣”味。

陈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且贴合学情,她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写基础和表达能力,目标设置难度适中,既有对文本理解的要求,又着重锻炼了学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技能,符合该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水平。

三、陈俊老师习作指导课的精彩之处

1.教学设计巧妙,环环相扣

整堂课,陈老师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明确拿手好戏,让习作有内容、有期待;二、评议提纲,让习作有详略、有重点;三、写好重头戏,让习作有情节、有精彩;四、阅读下水文,让语言有活力、有趣味。这四个环节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引领着学生步步深入学会具体的表达,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在现场书写重点部分的时候,学生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写满了学习单。

2.创设任务情境,趣味盎然

陈老师的习作课,一改习作课读书审题明要求的窠臼,设计了真实的活动——“拿手小达人评选”,让学生在活动中筛选和确定自己的拿手好戏。陈老师把学生的作品制作成了合辑作为开场,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拿手好戏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自己的拿手好戏出现在屏幕而自豪,为后续深入学习及开展写作练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与认知基础。“拿手小达人评选”的活动,由第一轮开始延续到了第三轮,推动着习作指导课的进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易于理解和接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于是,这堂习作课有了轻松感和愉悦感。

3.学生真学有途径,老师真导有方法
    这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习作指导课。学生在课前预学时研读习作要求并仿照提纲范例完成了习作提纲,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了介绍拿手好戏的关键要素,如介绍拿手好戏的名称、学习过程、展示时的精彩场面、自己的独特感受等,为学生后续自主进行写作搭建了有效的内容框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陈老师在查阅时发现了孩子们的提纲有薄弱之处——题目不能很好地突出拿手好戏这个中心。于是,她拿出同学中取得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从而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真正做到了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
    在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环节中,陈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圈画是学生圈的,板书是学生写的,评价是学生自主的……陈老师好像是负责传话筒的,但是,她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学生的言语之上的提升和总结,每一句都使在刀刃上,激发着学生的思考和获得。于是,我们看到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每个学生都在倾听他人的发言,在表达与倾听中拓宽思路、汲取灵感。

基于前面的学习和交流分享,陈老师趁热打铁,布置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把好戏的重头戏写下来。此时,学生们因为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素材积累,都能较为顺利地投入写作当中。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还进行了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提升写作水平。最后,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赏析、评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写作要点的掌握,实现了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

陈老师,还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为习作注入鲜活的生活语言,让习作更具体,更生动,更有趣。她写了下水文,把自己做扁豆饭的戏写得生动有趣,幽默动人。学生读到“一番操作猛如虎”时发出了会心一笑,读到“扁豆们张开双臂争前恐后地滑入锅中,发出‘嚓’的一声巨响”时,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相信,课后孩子们的修改一定会精彩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洁流畅且富有感染力,能够用生动的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积极投入学习。并且,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十分精准,各个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和写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彰显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