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琛琳(塘市小学)——科学:《用水计量时间》
简介:朱琛琳,任教科学学科。从教二十六年,着力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儿童思维与能力并重,着眼学生生活勾联学习并发展科学素养,形成了趣味与严谨并重的教学风格。个人教育格言:每个孩子都大有可为。
 
点评:
思维型科学探究课堂的实践样态
云盘小学 惠花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培养科学核心素养要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综合考虑,首次将教学中一直被忽视的科学思维列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探究实践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课的独特标志。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亟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必须推动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核心内容。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发展其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坚持“教学一体”“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儿童视角”的原则,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心,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基于此,科学界提出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思维型探究课堂的科学教学模式。
一、启迪思考,激活内在思维活力
《用水计量时间》一课,则是在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情和前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展示表现,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亲历活动体验,激活学生的思考欲望。对于计时工具,学生已经了解了日晷、燃香计时的原理,即太阳(影子)有规律地变化、香燃烧的等时性,在学生提到“水钟”时,顺势抛出问题“水钟为什么也能计时?”引导学生对水流动情况的思考。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以自己的经验来忖度学生,以前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水的流动也具有等时性。但是现在的学生,就是会认为水的流速是不一致的,这可能是他从课外读物上看来的,也可能是从视频上了解到的,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但这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需要通过实验去获取证据来进行验证。
二、辅助学习,系统培养思维技巧
提出问题,自然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般就是实验,实验前的方案设计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更能梳理探究方法,将思维型探究落到实处。在设计过程中,发散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辩证地看待成员之间的想法,引起思维的碰撞。
*尝试预测与设计。水的流动规律在中国古代就有人进行了研究,古人正是在掌握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规律,成功制作出了能计时的水钟,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水钟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于学生而言,我们不能让他们直接获取古人的研究成果,更希望他们也能像古人一样经历探究过程。为此如何把这长时的实际测量转换成教室内的短时模拟测量成为设计的关键。朱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经验和逻辑思考,对水的流动情况进行积极的预测和假设,并组织学生经历设计实验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用了总结、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前一课测量燃香的实验方法基础上,想到一段一段测量水的流速的方法,且根据流水和器材的特点,又想到采用中间堵住流水孔,更便于计时的改进方法。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设计这样的探究实验,若日后遇到类似的模拟实验,就不会盲目设计,可以用类推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善于比较与思辨。《用水测量时间》一课,在学生经历测量流出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水,发现水流速度不均等,具有先快后慢特点的基础上,细心的朱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横向维度来比较数据,进而发现水流动的第二个特点:从同样多的水中流出一定量的水,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样的比较和思考,为后面认识和理解古代的水钟打下了基础。
三、启迪智慧,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系列重要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反思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独立思考、应对挑战,并不断进步和成长。
*加强迁移与运用。两位老师都能做到重视单元知识的前后关联性,培养学生将已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并加以运用以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流水的两条规律在学生的实验中被发现后,那么古人是怎样运用这些规律来计时的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将科学概念、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不断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利用流水先快后慢的特点,可以通过疏密不同的刻度来帮助读出时间,这就是古代的泄水型水钟;利用相同量的水中流出一定量的水时水速相等的特点,则可以通过控制水面高度的方法,绘制均匀的刻度,这就是古代的受水型水钟。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认知和思维中,将知识结构系统化。
总结来说,思维型科学探究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思考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科学探究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他们将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