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4课改展示月”专栏

高燕(江帆幼儿园)——大班科学:《镜子的秘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31 09:17:52 浏览次数: 【字体:


bc775c92f7a04cdca5b2e7af09d2b4de.jpg

   简介:

  高燕,一级教师,苏州市优秀教师,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现任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副园长。

坚持以儿童为活动中心。蹲下身倾听孩子的声音,发现孩子游戏中的学习,将他们的生活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与他们发展的关键经验对接起来,形成了严谨又宽松的教育氛围,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坚持以科研促专业提升。主持并参与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课题,并顺利结题。两次获评苏州市基础教育成果奖。撰写研究论文30余篇,并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新课程研究》《教师》等各级各类专业期刊。


点评:

立足儿童,在探究中共筑成长阶梯

                                       ——课堂教学展示月点评

南丰幼儿园   沈丽华

首先感谢张家港市教育局、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分享的机会。其次感谢四位名师带来的三个科学活动和一个健康活动。首先先请四位老师来谈谈自己组织这个活动的思考再请下面老师对四个活动谈谈自己的想法。接下来,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学习了这四个活动的一点感受:

一、立足儿童立场  不缺位不越位

思想决定行动,你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的,首先就思想、观念的变革。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强调儿童作为教育主体的主动性,越来越关注儿童的生活、兴趣、需要、天性以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儿童立场成为学前教育变革中的基本立场。儿童立场即教师站在儿童的视角,体验儿童的内心世界,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成长需求,以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今天三个活动儿童立场体现在三个特点:源于儿童的生活、基于儿童的经验、聚焦儿童的发展。这是四个活动的共性之处。

(一)源于儿童的生活。我们都知道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不应该是生活的准备,而是儿童当下生活的过程。通过回归儿童的本真生活,可以更好地彰显儿童生活的精神性,让教育回归儿童生活的本真,这样的教育自然性和有效性更高。从今天四个活动的选题来看,影子、三角架、镜子、还是健康发火。都源于儿童的生活。

方娅:光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本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结合故事线索、巧设问题,如:大象大小鸟小,让幼儿对原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冲击,引出对光影现象的探究

黄瑞露:《三角奇趣撑》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筷子、小瓶子等幼儿熟悉的物品,构建了一个既亲切又充满趣味性的科学探究游戏场,有效地点燃了幼儿的探索热情。这种生活化的设计,不仅拉近了科学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高燕:大班科学《镜子的秘密》来源于幼儿平时的玩镜子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两面镜子和一个物体成像的有趣现象,从而产生了本次教学活动。

姜润:健康:发火,就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老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发火的事件,你们有没有发过火?为什么发火?每个幼儿在生活中都有过情绪体验,当他们有机会分享这些经历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后续对发火情绪的深入探讨中,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出于对自身情绪管理的需求而积极投入学习。

(二)基于儿童的经验

什么是儿童的经验?关于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归纳了经验的一个重要性质: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把这句话拆开来,就会发现其中有三个关键要点:第一个关键词,交互作用。经验并非只有被动接受或主动地做,它是一个互动的结果。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过程。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动态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结果,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样的话也可以理解为经验具有某种内容,或者说具有某种意义。陈鹤琴教育学说中,环境、经验、活动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在今天的四个活动中,我们看到四位老师尊重儿童的已有经验。比如:有过影子的经验,照镜子玩镜子的经验,有过发火的直接的情绪体验。

(三)聚焦儿童的发展

基于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活动的基础,是前题。 但我们要了解到这些经验还具有零散性、混沌性。老师们正好能抓住这个契机,通过谈话、材料的互动操作,让幼儿与材料产生交互作用,这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把零散性、混沌的经验进行梳理,获得新的直接经验。经验是有提升的,经验是有拓展的,在基于经验的同时聚焦了儿童的发展。这也是科学活动以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来开展的最大的价值所在,看到学习的有效性。

二、聚焦核心经验  强调过程与能力

(一)紧扣学习的核心。

今天有3节科学活动。那科学学习的核心是什么?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三个科学活动能紧扣这三个学习的核心设计开展活动。

如:《有趣的光影》,能结合故事线索、巧设问题“给玩具找影子、影子想要变大变小、影子想要变出眼睛”,引发幼儿观察、思考、发现,发展幼儿猜测、探究、验证的能力。

《镜子的秘密》在让幼儿玩的过程中去“感知两面镜子的摆放位置与毛球数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改变两面镜子的夹角使毛球变多或变少”。

第三个活动《三角奇趣撑》首先是用筷子让小瓶子站起来,初步感受三脚架的稳定性;其次是用最少的筷子让小瓶子站起来,探索三脚架的最小构成单元;最后是制作三脚架,支撑起不同的物体,进一步理解三脚架的应用和原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内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既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又能够引导他们不断深化对三脚架稳定性的认识,尤其是最后支撑起不同形状、大小、重量的物体时,孩子们有满满的成就感,对三脚架的稳定性有了更加深入的内化理解。

今天还有一个健康活动。我们都知道身心健康是幼儿阶段的首要任务。今天的活动是聚焦在心理健康而开展的。幼儿情绪的发展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要次活动能紧扣情绪——发火,通过师幼分析、讨论提练多种方法来调节情绪。从小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这是儿童所需,这是当今社会所需。

(二)强调过程与能力

三个活动,都紧紧围绕体验探究过程这一重点。给足孩子时间,允许孩子失败(如:第一个活动给小动物做眼睛,很多小朋友一开始没有想到打洞,还有用小三支撑,需要孩子很多次的尝试)而是让幼儿像小小科学家一样在试错中体验,在试错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成功之后的快乐!三位老师们都弱化“科学原理”,聚焦过程与能力!这是科学活动最大的观念与行动上的改变。

三、强调有效支持  注重幼儿思维发展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都飞速变化。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知道3-6岁的教育对于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是作为每一个教育者,都要深入地思考:学习什么才是未来需要的呢?什么样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呢?ChatGPT把一切都改变了,知识不再稀缺,现在后工业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培养的是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人。知识不等于智慧,我想这个观点大家都认同吧。一个人有知识,但不一定有智慧。我们要培养的人不仅仅只有知识,更要有智慧,所以教育要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让它变得越来越有智慧。

     (一)有效的支持——材料支持幼儿思维

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

有趣的影子:活动中的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因为要上影子,跟室内的光线有很关系。所以我们看到老师对教室的环境做了一些处理。二次操作的材料,都经过有心的筛选,又不能多,会干扰孩子,但又不能少,影响孩子探究。

镜子的秘密:为什么要先毛球?执教老师有它的思考:毛球是圆形的物体,如果将圆形变成方形或三角形,虽然并不会影响操作结果,但不能排除物体的多面性造成两面镜子成像后,幼儿的关注点会转移,比如正方形的物体照两面镜子会反射出物体的不同面,透光的物体会反射出光线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发生改变等等。其次是连接两面镜子的合页,以及合页粘贴的位置也进行了思考,保证幼儿操作不会受到合页位置的干扰,同时镜子又能进行开合。

三脚奇趣撑这节课里,你们觉得哪一个小材料用的最巧妙?小面的小瓶盖,不能太大,大了成功率会下降,很容易散。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没有挑战性。还有就是第二次操作的时候提供的材料(皮筋、等)

(二)有效的支持——语言支持幼儿思维。

教师的语言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引起所有幼儿的思考,并且语言简单、明了,利用一问多答的方式,激发幼儿思维,此外教师还应该以问带问,发展幼儿语言。教师都给孩子们提供了问题线索的鹰架和支持。今天四位老师的语言活动都非常有效地运用了多种提问策略。

如有回忆性问题(经验的回忆):什么是发火,为什么要发火,你们玩过影子游戏吗?聚合性问题(比较不同,寻找关系):大象和小鸟有什么不一样。还有发散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预测和推理)、观察性问题(观察和描述感受)、解释性问题(追问,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教师们用问题策略进一步支持孩子们思考、表达、想象、尝试和探索,从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三)有效的支持——记录表支持幼儿的思维。

指南》中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猜想、记录信息、交流表达等五个环节与步骤。今天的三个科学活动都运用到了记录表,借助记录表,来帮助幼儿猜测、验证、记录和交流。在发现问题,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环境、材料、工具、指导语等有效性的研究,推进孩子们自主分析、比较、总结、推理等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在组织幼儿探究的过程中,让幼儿简约地经历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只是最大的不同的是科学家探究的是人类的未知,儿童探究的人类已知而他自己未知。

   四、思考与建议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不是完美的,而这种不完美正是我们努力和探索的发现。因此,本着更好的优化活动方案,提升教学的质量,我们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做积极的思考和解决,让活动更加贴近儿童的发展。 最后:基于四个活动,也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有趣的光影游戏:打孔机是不是不定要提供?反思:如果提供?如果不提供孩子又会怎么?如果不提供,孩子们是不是想的办法会更多呢?

三角奇趣撑:当小朋友已经了解了三角支撑的稳定性以后,我们是否可以引发幼儿尝试用多处材料进行支撑呢?给幼儿更多的不同材料探究的体验。

镜子的秘密:这些材料今天是大班孩子在探究,如果放中班,小班,区域中,老师们又可以怎么支持幼儿探究呢?

发火:我们关注的是发火的健康,我们是否可以让幼儿了解有些事情是没有必要发火,从根上解决问题。

以上分享纯属个人不成熟的思考建议,如有不当请大家指正!



终审:张家港教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