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红(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高新区实验学校)—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简介:
刘燕红,中共党员,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地理教师。2023年苏州市初中地理学科素养大赛三等奖,多次开展区县级展示课。教育格言:热爱地理,热爱教育。
点评:
“以学生为本”,开启跨学科融合实践课堂
东渡实验学校 汤剑锋
刘老师的课能突出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在目标设定和教材处理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水平,难易适度。教学设计思路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课前导入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融入学习中;活动设计应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了气温的变化的知识探究。
一、注重情境创设,落实课程理念
在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为宗旨设计了相关的学生活动和实践体验,创设了民主的地理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学习,课程开始利用为知名饮品店设计在世界各地广告牌作为导入,并让学生结合实际分析为何要这样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带领学生科普气温知识--如何测量气温、绘制气温曲线、实验探究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思考讨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等。这些学生活动和实践体验的设计,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的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即“学”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理、应用地理,最终谋求人地和谐。
二、注重谈话艺术,充分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语言和教态是谈话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节课中,杨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亲切的教态,或激励、或总结、或引导的评价语开启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给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才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三、注重读图指导,突显地理特色
本节课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为了突破这一重点,老师出示了张家港市月气温统计表并出示绘图步骤后,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曲线图,通过出示并组间评价气温曲线图让学生了解绘制的要求,并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张家港市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一年当中温差是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图,引导学生知道气温曲线图的读图规律。气温日(月、年)变化曲线图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种表达气温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依然是比较陌生的,所以需要教师进行读图指导,引导学生学会从图表当中去获取地理信息,本节课刘老师关注到了这一点,对学生的读图指导非常到位。突显了地理学科特色,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实验设计巧妙,教学效果显著
本节课的一个特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学生测量并记录不同条件下沙子和水的气温,初一学生首次接触实验器材,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表现出积极回答和深入思考的态度,成功总结出实验结论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月均最高温比陆地晚一个月,同时也验证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这是一个通过合作探究,由内而外,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去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这也是核心素养理念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是真正意义的学习,是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学习。
总之,杨老师的课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落实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教学风格活泼、语言风趣幽默、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实、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