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4课改展示月”专栏

张艳如(港区初中)—语文:《论证要合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6 08:50:05 浏览次数: 【字体:

       

4fccf02662f24178ab8835dc61d18cf4.jpg

简介:

张艳如,港区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张家港市青年教师基本竞赛二等奖。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始终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个人教育格言:不懈探索,勇于创新,与学生共成长。


点评:

情境任务驱动,评价促成进阶

后塍学校 郑雪梅

恰适的学习情境富有驱动性,可以较好地激发学习的需要,让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零散走向结构,从能力培养走向素养提升。今天的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创设了自然恰当的情境,并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黄老师引入学生非常熟悉的十米气步枪奥运冠军盛李豪打羽毛球的视屏,以及微博网友的热评,在学生熟悉的话题、轻松的氛围和生活常用情境中,将观点要明确这一学习内容自然引出,在对观点的寻找、比较中,明确观点要怎样去提炼、表达,抽象艰涩的概念在生活情境的运用中就具体明确多了。任务二言之有据,依然依托这一情境,面对微博评论区网友“跨界绽放无限可能”这一观点,盛李豪并不认同,于是老师请同学们代网友为这一观点寻找匹配论据,进而运用这些论据去分析论证,说服对方。运用这样的情境将议论文论点的提炼表达,和论证的严密都融为一体,将议论文写作与生活场景对接,打通议论文写作与生活的关联,能助力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

张艳如老师也创设了港区初中校刊《紫藤花下》要面向学生征稿,收到一些议论文作品,这节课同学们都将以编辑的身份,对论证不合理的文章进行点评,给出修改建议。在点评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具体明确议论文论证要合理,需要做到观点前后一致、材料要能够支撑观点、恰当使用论证方法,对材料的阐述分析要充分。片段审稿之后是完篇的评价、修改,最后张老师再给出材料,让学生结合观点和材料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来实践操练,尝试论证。这个情境的创设不在新奇,但胜在好用恰当。这样的情境设计是为了把零碎的学习内容整合,构建学习内容、方法和运用的任务包,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动内驱力,自主完成,而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往前走,学习有了主动性和方向性。

课堂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开展的,不是简单地对学习结果的判断式评价,而是指向学生学习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阶。两节课上,两位老师的评价形式多样,有交流式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式评价等等;有老师的点评,也有同伴的互评。黄老师第一个活动中论点的提炼与表达,就是建立在学生对评论区留言的评价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的,张老师“对材料阐述分析要充分”的方法也是建立在学生对稿件三“好奇心是人们不断进取的动力”的评价之上的。两节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评价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形式,可有可无的鸡肋,相反,它是推动课堂向前、学生思维深入的重要手段。

课堂评价既要多元,又要可视化,不仅老师明白评价标准,学生也能依照它进行自评互评,甚至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能,促成能力的进阶、思维的进阶。两位老师的课堂都默契地用到了评价量表,让评价可视化。黄老师在与学生共读的过程中形成了议论文观点提炼“言之有理”的量表和议论文论证要“言之有据”的量表,张老师则通过学生的预习,形成了“论证要合理”的评价表,量表评价标准的形成是语文学习的过程,而在后期进阶学习的过程中,量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抓手,学生依此或多或少应该都能有所收获。听课过程中我就在想,议论文写作指导是我一直不敢尝试的一大教学难点,但两位老师运用评价量表的方式化繁为简,驱动学习,让我也产生了回去尝试指导写作的冲动。

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这两节课也一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它有待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但我想,对两位老师而言,对我们听课老师而言,今天的收获一定是远远大于遗憾的。


终审:张家港教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