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4课改展示月”专栏

樊丽英(凤凰中学)-英语:8A Unit5 Grammar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7 13:04:44 浏览次数: 【字体:

5d7ace79980f4eb3a438fb029e1b1867.Jpeg

简介:

樊丽英,任教初中英语学科,从教20多年,潜心教书,耐心辅导,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时常鼓励学生:星光不负赶路人,孩子,你的付出时光铭记!今天的努力成就明天的辉煌!

点评:(常青藤实验学校  赵敏)

尊敬的张老师、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参与这次两位老师的磨课评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两节课是一起打磨的,每次磨课两位老师也都是全程参与的,所以两节课的思路和设计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个人的教学行为。接下来,我就主要讲一讲这节课的设计和老师磨课前后的变化。

    一、主线变化

从设计初稿中,能够看出来两位老师都有想要结合单元主题wild animals,从Reading入手,设计一条贯穿整节课的主线的意识,并做了很大胆的尝试。但是主线不够明显,前后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所以我们仔细研究了整个单元每个课时的话题,尤其是reading课文的内容,最终确定按照课文的线索走向来串联整节语法课。从Xi Wang的成长,到熊猫的特点和能力到熊猫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这样既能方便学生从课文入手,旧知带动新知,又能将两个语法项目的呈现和操练融入其中。

    二、书本习题的处理方式变化

书本中第一个习题涉及到may be doing的用法,在初稿中两位老师几乎遗漏了这个项目的练习。在定稿中,我们通过给图片,让学生按照句子提示去表演,其他人猜的方式,既活跃了语法课的气氛,又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用may来猜测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意义。书本中第二个习题是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填空,其实控制性还是非常强的。在初稿中,胡老师舍弃了这个习题,樊老师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了一一操练,但重点落在了with the help of,come back the same way as they went等短语上。经过反复思考,我们还是对这个习题进行了处理,让学生发散思维,在4个小情境中运用动词不定式进行了多样化的思考和表达。可以看出来,学生对这个环节也是有着比较浓厚的表达兴趣。

    三、对于语法项目的练习目的

前面几稿中,两节课虽然有了主线,但整体感觉还是仅仅把书本内容过了一遍。感觉没有抓住学生的错点。后来我们进行了调整。在动词不定式板块,学生非常容易错的是动词不定式的否定式,在may板块,需要强化学生对于may不确定的语气表达,以便今后在学到其他表示可能性的情态动词时能够更明确地加以区分。所以我们做了如下调整:在动词不定式的例句呈现环节,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否定式。并在后面的操练环节,也进行了肯定否定的情境运用。在may的例句呈现环节,老师会追问一下是否所有的熊猫宝宝都会死?从而强化may表示语气不确定的意义表达。

    四、在练习的梯度上的调整

原本动词不定式的操练也是三块,第一块是让学生自由表达熊猫的特点和能力,这里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课前视频的内容来进行产出。第二块是用4个小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表达了书本习题中其他4个野生动物的特点和能力。第三块还是参观熊猫的注意点。上下来感觉既冗长,梯度还不合理。从自由表达到小对话提示,难度反而是降低的。所以在又一次试上之后,我们进行了调整,将第一块处理成对话小情境,第二块用4个单句的小情境直接让学生讨论生成多种表达。时间上缩短了,梯度也相对更合理了。

    五、在教学行为上的调整

经过了几次试上和说课研讨后,两位老师都在教学行为上有了更合理的调整。指令更加精简明了了,舍得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讨论和生成,而不急于给出自己的答案,或是进行到下一个环节。通过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前准备了充分的过渡语和引导的问题,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向前推进。整节课感觉更流畅了,师生的融合度更高了。

当然,这两节课也还有需要改进得地方,比如如何在教授语法项目的基础上,在文化上进行更好地升华,这个其实也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的难点,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给到学生合理且精彩的启发。这也是我们今后要继续向张老师请教学习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节语法课的思考和点评。感谢大家的聆听!

终审:张家港教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