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咪(三兴学校)——数学:《4.2解一元一次方程2》

简介:
丁咪,任教初中数学学科,热爱教育工作,勤耕不辍,善于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主持并研究多个张家港市课题,多次论文获奖。从教以来,始终秉持着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去教育学生,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点评:
《4.2解一元一次方程2》
实验学校 支莉娅
本节课教师围绕 “解一元一次方程(2)” 这一课题展开教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对本节课的具体评价:
一、教学目标
目标明确合理,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加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掌握等式性质、移项定义及步骤等内容,目标明确且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为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确保教学活动紧密围绕重点内容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方程的求解,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新知识(如移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体现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二、教学内容
内容丰富有序,教学内容涵盖了复习旧知、新知探究、典例解析、拓展延伸和当堂测试等多个环节,内容丰富且有条理。从简单的方程求解预习开始,逐渐引入移项概念,再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的掌握,最后在拓展延伸部分通过新定义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联系实际生活,在新知探究环节,以学校两个年级学生植树活动为例引入方程问题,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这种情境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紧凑流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如从复习旧知到新知探究,再到典例解析和拓展延伸,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时间把控合理,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合理分配时间。例如在新知探究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移项概念,在典例解析和练习环节又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解题实践,同时还能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拓展延伸和当堂测试,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四、教学建议
增加小组合作学习,在某些环节,如探究移项的方法或讨论新定义问题时,可以适当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题思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或者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总体而言,本节课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以及自身素养等方面都表现不错,同时在一些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相信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教学反思:
4.2解一元一次方程2
三兴学校 丁咪
本节课教授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2)”,通过对移项的讲解和各种方程求解的练习,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
各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从一个知识点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引导较为顺畅。例如,在新知探究中引出移项概念后,自然地过渡到典例解析中利用移项解方程,再到拓展延伸中利用方程的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没有给学生造成突兀的感觉,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启发式教学,但在某些环节,还是不自觉地主导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索和发现。例如,在讲解一些复杂方程的求解步骤时,没有充分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去解决,而是急于给出解题方法,这可能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互动主要集中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上,缺乏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解题等形式运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