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 (暨阳高级中学) —数学:《数列的概念》
简介:刘新 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曾在苏州市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张家港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多次指导学生在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主持张家港市微型课题。工作中善于创新、教学有道、谦虚好学、严谨细致,努力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个人教育格言: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点评:
聚焦情境与问题
乐余高中 张伟
一、刘新老师与其他两位老师的共同点
刘新老师从问题情境出发,在情境中发现数列,并归纳出数列的定义。继而再研究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通过探究发现,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消除了学生对数列的陌生感。然后再研究数列的分类、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都是通过两道例题加以巩固。
(一)重视情境引入,聚焦知识生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养“四能”,其中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里提到的“基本活动经验”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它是在提醒我们要重视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生成过程。刘新老师通过4个情境,引入本节课。三位老师从课堂引入到概念的形成过程显得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刘新老师借着最近发生的神州十九号成功发射的这个事件的契机,作为情境引入,非常应景。通过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和自主学习,发现情境中的共同特点(都是一列数),从而归纳出数列的定义,学生能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活动经验,同时能深刻感受到数列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给我们很好的展示出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重视品质培养,聚焦课堂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课堂的德育渗透,常常把数学文化、数学史、爱国主义情怀硬拉到课堂中来,当然,这些元素的引入,只要恰当,确实能为课堂增添精彩,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情感。但其实,通过数学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的教学,培养与锻炼学生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败而不馁的心理素质,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是德育教育,更是数学本质上的德育教育。刘新老师把这种德育教育渗透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每一句对话,力求“润物细无声”。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能给予耐心的引导;学生回答出问题时能立即给予表扬。
(三)渗透数学思想,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本质上的认识,是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升华,是一个人数学素质的标志,掌握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刘新老师的课堂处处透露着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有数列为特殊函数中的函数思想,有数列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数形结合思想、有数列分类中的分类与整合思想、也有通过情境提炼出数列定义中的特殊与一般思想,等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因而课堂中要多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二、刘新老师特色亮点
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共17个关键问题。在问题链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解答,主动建构知识。而教师则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问题链中不断前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障碍。
三、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
师生活动形式还不够丰富
刘新老师的课堂的师生互动停留在师问-生答、师问-生答-师板演、生板演的方式,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小组合作探究、竞赛和比赛等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结语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