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萍(中兴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
简介:
陈萍萍,任教语文学科,从教五年来,勤勉钻研,不断反思,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走心更走新”,课堂“有趣又有效”。既坚持教育初心,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又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好语文。个人教育格言:教育就是即使你是小刺猬,我也有办法拥抱你。
点评:
指向文言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路径
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曹林芳
课改,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关系到我们学习、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陈老师的《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书戴嵩画牛》一课,陈老师灵活自然有机地把朗读、理解、体会、感受融为一体,教学环节非常自然流畅。灵活自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教学灵活。没有把朗读教学人为地分成读正确、读流畅、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样几个刻板的层面,而是相机而动,融为一体。
2.词语教学自然。陈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好”的学习,“数”的学习,还是“曝”的学习,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每一句的学习都各有任务,这样的词语教学非常自然,学生理解也非常迅速。
3.教学环节联动。有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环节分成一读、二读、三读……这样的安排使得教学环节不够灵动,不够自然。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就像攀登的层级,在这个层级当中,学生步步登高,经历了探索的过程,经历了攀登的过程,经历了体验的过程,最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陈老师《书戴嵩画牛》这一课按照“连起来讲清楚”“展开想象讲生动”“转换角色讲深刻”三个任务逐层展开,理趣文化浓厚,搭建了想象的支架,引导学生相机想象:杜处士还可能在什么时候把《斗牛图》带在身边?他会怎么向旁人介绍他珍藏的《斗牛图》?教师用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依托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从而感受到杜处士的“尤所爱”,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奥秘,体察审美文化。
这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步步登高,推动了学生思维、情感、认知的拾级而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