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婧芳(常青藤实验学校)-英语:《8A U6主题拓展阅读》
简介:
袁婧芳,中小学二级教师。从教以来,兢兢业业,认真研究相关教学理论,所带班级均取得优异成绩。开设多堂校级公开课并获得好评。参加苏州市教育学会教学设计比赛,并获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素养竞赛以及各类写作比赛并获奖。
点评:
8A U6主题拓展阅读点评
常青藤实验学校 赵敏
尊敬的张老师,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有这次学习的机会,收获满满。下面我就向大家大体介绍一下磨课前后这节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老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
一、上课思路的变化
1、从对文本的分割处理到整体阅读。
这篇文章是冀教版课本阅读材料,起初我们是先归纳段落大意,再按段落分别处理,段落大意借鉴了书后习题。请教了张老师后,我们调整了思路,对文后习题进行了批判辩证的使用。第1段简单处理了这个组织的相关信息,紧接着提问:志愿者为什么希望拯救老虎?打通全文,让学生整体阅读,寻找原因。前后相比,我们原先的思路将文本割裂处理,而现在更偏重整体把握。
2、从机械的复述巩固到梯度分明形式多样的语言运用。
这篇文章难度不大,所以原先在处理完文章结构后,袁老师感觉没有什么语言项目值得操练,设置的巩固形式主要是根据短语复述文本。请教张老师后,我们设置了梯度非常明显的操练巩固活动。从给出框架Hope, Reasons,以及核心短语,让学生复述原文,到以文本信息老虎为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句型The number of ……has decreased/increased to……的半开放性迁移创新活动,再到以文本为情境,让学生运用For this reason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表达的开放性迁移应用活动,最后设置情境完成传单内容。层层递进,梯度分明,多次回归文本,深化理解。磨课前后,老师的问题精简了,少了一些细节性的提问,多了一些激发思维的提问。每个环节都让人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感觉。每个环节都让听课师生对下一个环节充满了期待。
3、课堂重点的调整。
第一次磨课时,给我的感觉就是猜词环节贯穿始终,每一个猜词都有追问:How do you know that? 说老实话,次数多了确实还是觉得有点疲劳,而且很抢戏,听完感觉似乎这节课重点就是猜词。经过几次磨课,我们减轻了猜词比重,保留了有价值的猜词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两个猜词方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根据构词法。并且还引导学生根据词根和音标的辅助,猜测得出decrease的反义词increase。今天的课感觉内容排布更加详略得当,操练巩固的重难点更为突出。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通过几次磨课,袁老师从自己说到引导学生说。课堂面貌的改变源自于课堂活动设计的变化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袁老师都安排了给学生充分阅读和充分讨论的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不重复问题,干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讨论的进度,指导学生。这些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都要提前涵盖在教学设计中,而不是临时起意,随意进行的。这样才能确保老师最大限度地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仅从旁辅助,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三、其他一些亮点
这节课还有一些亮点,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感。
1.从宏观到微观。不管是文章整体机构还是段落内部结构,都遵循从宏观到微观,最后到有价值的supporting details,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2.注重引导归纳。 比如提问:为什么老虎处于灭绝的危险?学生找到了两个原句:人们猎杀老虎,人们砍伐森林。老师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用as a result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老虎会失去生命和失去家园。再比如第2段提问:为什么老虎对环境是重要的?学生找到了原句:处于食物链顶端,帮助平衡其他动物数量。老师又要求学生用不多于9个词对原因进行归纳重加工。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又针对中考新题型进行了训练。
3.引导学生关注指示代词的指代关系。比如第一段的that number,第二段的for this reason, 以及第三段追问是老虎下降还是老虎的数量下降。
4.给文章定标题。原本文章是给出标题的,我们建议袁老师改成让学生自己来定标题。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张老师的认可。在操作中发现,学生基本都能成功定出标题。第一次磨课时袁老师在第一个学生答出来后这个环节就这么过了,感觉印象不深刻,也没有把精彩的点做到位。后来我们建议袁老师要多提问几个学生,并让学生自己比较体会,说说哪个标题最好,为什么。更进一步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
和袁老师一起磨课的过程,既是袁老师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磨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学习进步的过程。再次感谢张老师给了袁老师和我这个提升的机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