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悟(乐余中心幼儿园)—大班语言《港城小主播》
简介:
杨颖悟,任教学学前教育学科,从教12年来,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始终秉承“回归自然,让孩子成为孩子”的教育理念,将对幼儿的爱和尊重融入日常工作,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放大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幼儿成长动力。
点评:
怀揣感恩之心,共赴课改之约
张家港市港区幼儿园 何海英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感恩节!虽说感恩节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感恩的心是不分国界的,感恩今天我们的遇见。在初冬的暖阳我们携手同行,赴一场“共话成长”的课改之约!
今天我们三位老师的活动也特别的应景,童心献礼二十大,将“我是中国人”的爱国启萌教育具象化,分别从赞家乡、绘家乡、塑家乡切入,短短的几十分钟孩子们带我们领略了家乡的美景、美食以及人文底蕴等等。相信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同时也再次唤醒了我们作为港城人的自豪,感叹祖国的强大,美好!
下面我就分别从选材、活动设计以及师幼互动三个方面来讲。
一、挖掘本土资源,让爱国教育落地生花
“我是中国人”作为大班的一个核心主题,为幼儿基本经验的积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想国的情感”。孩子生活在社会中,因此教育素材可以就近取材之于社会中多方面的资源。今天三位执教老师的选材都非常契合这个要求。
李昕老师的《美丽香山》以我们大家都熟悉的4A景区香山为载体,撷取聆风塔、香山湖、亭台等典型的景点为素材,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记录家乡江南山水的隽秀怡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同时激发我们为美好家乡贡献力量的历史责任感!蒙台梭利指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要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所以家乡的环境人文也是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它通过幼儿的感知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活动中去,在引起幼儿关注的同时也丰富幼儿知识,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认同感。
而我们杨颖悟老师的《港城小主播》和钱依阳老师的《家乡的公园》都很好的抓住了暨阳湖中秋晚会的这个热点切入,分别用播报和搭建两种不同风格的表达方式对家乡独具特色的一些景点、美食以及一些游乐场所进行回顾与再现。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这些典型建筑、网红打卡地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他们有一定的经验,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情可抒。
二、探寻多元体验,让活动样态绽放异彩
《指南》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多元文化视角下知识的呈现过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从知识呈现与诠释方面突出课程设计的特色正是对我们执教老师的一种考验。围绕“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今天的三个活动分别从不同的课程领域或浓墨、或妙语或巧构,深入挖掘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的元素,巧妙构思。三位执教教师的心中有“题”但不拘泥于“题”,而是在“题”的线索下尽可能拓展可挖掘的空间,使整个活动呈现出主动、生动又灵动的活动样态。
爱可以说出来——比如我们杨老师的《港城小主播》……
爱可以画出来——李老师的《美丽香山》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为孩子的游戏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材料:泥、沙、石头、农作物秸秆、芦苇、种子、树皮、果壳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而简单的东西却能给孩子的游戏带来无限的乐趣,并能为孩子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架。李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生活中触手可及 的“自然材料”和变废为宝的“生活材料”,这些都是他们进行艺术创意实践的重要来源。同时可以看出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也进行了一些甄别,什么样的适合做水墨画的主打材料,而什么材料属于个性化需求的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提供,避免了因材料太多引起的干扰,也不会因材料匮乏而限制孩子的大胆创作。充分体现了教师从幼儿发展视角进行支持性材料资源的合理运用。
爱还可以建构出来——钱老师的《家乡的公园》,家乡的美景看不够,玩不够,那就一起动手用沙水来搭建,把好玩的摩天轮、大舞台等地标建筑请到幼儿园里来!为了让更多的幼儿能够感受沙水建构的魅力,钱老师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材料,因为这些基本都是孩子见过,玩过的,有最直观的感受,所以搭起来得心应手。而沙地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轮流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领域引导孩子去感受家乡的美,把地方文化与道德教育相融合,使得儿童接受主流文化思想的熏陶,让儿童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而我们也追随孩子的脚步共同感受了港城之美、港城之韵、港城之趣…… 这样一种课程设计的系统开放化正体现了课改的初心。
三、坚守儿童立场,让师幼互动共情有力
师幼互动的意义在于调动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积极性,创设积极氛围,助力学习支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互动、思维互动等,审视自己识别教育契机的敏锐度,解读孩子的当下需求,使自己成为“有力”的鹰架者。当孩子有被需要、被尊重、被欣赏的感受时,她便很乐意与你互动,且更有信心地在互动中探索和学习。因此共情有力的师幼互动,具体地说就是尊重幼儿、平视幼儿、解放幼儿。尊重幼儿是前提,平视幼儿是基础、解放幼儿是关键。
如在杨老师的活动中,通过表征记录引导孩子们思考回答,老师有重点的追问形成了互动问答的模式,镜像对话互动像“捧哏”一样,言简意赅,却又起到良好的效果,点燃了孩子思维的火花与活动的激情。她能睿智面对幼儿,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表现出来或隐含的信息,让活动更具生长性、生动性。她的每一次蹲下身,抬起头与孩子亲切地交流,都透露出了杨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与支持;而创设的小主播情境,更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们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真正做到了想说、会说、大胆说。
许多幼儿天生就是有热情、有毅力、有耐心的问题解决者。但是,有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并无计划,需要他人的指导才能变得更加系统化。今天沙水游戏中钱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探索、思考、创作,幼儿就能够抛弃解决问题时的消极态度和心理,从而获得积极的信息,探索了多种材料沙地建构的方法技能;而李昕老师通过材料投放来吸引幼儿走进教学,形成幼儿、材料、教师之间的互动,材料在幼儿与教师之间搭起沟通的纽带;还有李老师的活动评价环节,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水墨香山布景中,轻松怡然,在愉悦的情绪中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娓娓道来,这一个个场景与画面特别和谐温馨。
教学活动在这样一个被认可、鼓励和尊重多元化的环境里开展,有利于提升儿童全方位的发展,且能丰富儿童的视角,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三位老师都能创设平等自由开放的师幼互动氛围,都能积极回应、认可支持每一位孩子,同时向我们传递了共生共长的师幼互动的理念。
自然教育的力量是促使孩子内在能量的自然释放,是呈现孩子最美妙的生活姿态。
爱国爱家乡的主题教育是一支主旋律,同时它也是一个进行时,让我们一起追随孩子,与他们共同成长,体验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感恩乘航幼儿园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教学是一项具有缺憾美的艺术,今天的三个活动或多或少也会存在一些不足,确实是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优化和探讨,在座的老师听了以后对今天的活动哪些有成功的哪些有不足,心里也有不同的想法,没关系。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目标会带来教学不同的方向,每个教学活动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是有得有失的,这个问题就留给我们回到自己的教学岗位再去思考,然后学以致用,可以模仿了上上课,也可以同题异构,上出不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