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春华(暨阳幼儿园)-中班语言《我长大了》
简介:
浦春华,总务副主任。从事幼教二十余载,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点评:
妙桥幼儿园 时丽娅
1.中班语言:我长大了
资源的甄选:根据主题搜寻、甄选适宜的有意义的教育资源,是现代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之一。蒲老师基于孩子的发展水平及需要,精心挑选了《我长大了》这一绘本。以绘本为线索为载体,一起搜寻长大的秘密。绘本画面直观清晰,绘本语言生动童趣,两者都透露出了浓浓的成长之乐,特别是最后部分奖状画面,赋予了孩子不断向上向前成长的能量。
活动的设计:浦老师以绘本为线索,挑选了相对更直观清晰地画面内容,通过集体阅读、结伴阅读、自主阅读,通过清晰地问题帮助孩子理解画面内容。帮助幼儿对“长大”一词拓展了认知,即身体的长大,能力的强大,都是“长大”。同时又引导幼儿从绘本内容迁移至自身,回顾、寻找自己的“长大”有哪些表现,进一步切身感受“长大”的乐趣,体会长大的成就感。
语言的呼应:浦老师的语言精炼而富有感染力:首先体现为有效的提问,如描述性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倡导孩子个性表达。再如推测性问题,“豆豆哪些本领变大了呢?”促发大胆猜想。其次体现为自如的应答,如及时的提炼总结,再如中肯的赞赏鼓励,师幼言语的有效互动,让整个活动显得自然而流畅。当浦老师发现孩子的发言人群都集中在左侧时,马上调整了关注策略,通过眼神、体态有意识的鼓励右边群体的孩子参与进来,对个别特殊孩子浦老师也没有忽略,而给予了等待与尊重。
延展的思考:绘本是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作品,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绘本作为教育资源,在每一位教师脑袋里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也会有不同的使用。假如把这个绘本定位在绘本阅读,或许活动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大家都知道前阅读主要以图画为阅读对象,其中的图画、符号及文字等都是孩子前阅读内容,倡导“学习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习”。如果是这样定位,那活动是否可以尝试这样的线索:集体阅读引入绘本——结伴阅读绘本——分享阅读收获(阅读之后对内容的记忆是记忆能力的重要表现)——重点阅读(包括阅读有障碍的部分,即删减画面;画面设计对比部分;画面细节部分,如人物表情;内容留白部分,如奖状)——跟随绘本故事(音频)自主完整阅读(文字语言与画面语言的对应,也是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表现,可以感受文字语言的魅力。)
对于绘本阅读有三句话想与大家分享:
1.要让孩子读得懂,教师自己先读好。我们先阅读,这样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达成对绘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把握绘本阅读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有意义阅读的学习机会。譬如:该绘本画面设计有单幅,也有双画面对比。画面内容之间是并列的,没有特别强的先后逻辑。绘本内容先从身体的长大,再到能力的强大。从较直观的具体画面,到留白式的笼统表达(证书)。画面人物的表情细节等等都值得细细欣赏与品味。
2.要让孩子读得深,教师提问要对准。根据教育目标提问,用简洁清晰地语言提出开放性问题,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譬如拓展性问题:测量身高发现长大了,还可以测量什么呢?再如梳理性问题:什么是“长大”?身体的生长,能力的强大,心理的强大……
3.要让孩子读得久,阅读活动要有趣。有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在游戏中阅读,在操作中阅读,在创造中阅读。譬如:豆豆有可能哪些方面得到了奖状呢?助推幼儿展开大胆想象。可以以“接龙”“叠叠高”等游戏方式开展语言游戏,一方面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的大胆创想,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调动孩子的表达欲望,可以更大程度的满足更多孩子的表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