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2课改展示月”专栏

马珍(西溪幼儿园)-中班沙水游戏:《我的游戏我做主》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2 09:51:39 浏览次数: 【字体:

6bba64d17f90411a8bbb6c8453962e15.jpg

简介:

马珍,任幼儿园各学科。工作14年,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了解幼儿的图式行为、年龄特点、经验水平,关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捕捉儿童的兴趣点,利用周边各种资源,通过游戏、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幼儿知识经验以及多元能力的发展。

点评

带着欣赏的态度智慧搭建学习的桥梁

 妙桥幼儿园  时丽亚

马老师认识到适宜的环境、适时的等待、及时的支持,以及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十分重要。因此,这段时间的游戏马老师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问题,以视频回顾、讨论交流、记录分享、材料提供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提升经验,鼓励幼儿有目的的计划下一次游戏。游戏贵在过程,重在衔接,亮在足迹。今天的游戏现场可以看到:

欣赏的态度:马老师作为一个儿童专业研究者的形象,耐心地等待、欣赏孩子,始终相信孩子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有短暂停留,来回更换,马教师都给予了耐心等待,不作任何要求。在静静地观察、欣赏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他们是如何使用各种材料的?在使用过程中习得了哪些经验?表现了怎样的学习品质?同伴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他们各自的学习节点在哪?……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

智慧的介入:对于孩子的游戏,我们要“瞪大眼睛管住嘴,竖起耳朵管住手”,但不代表教师自始至终是幼儿游戏的旁观者。马老师在观察、思考后智慧介入幼儿游戏,激起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探究兴趣和愿望。如……听到幼儿讨论后,便悄悄地有目的的投放材料,一方面以免幼儿因为所需材料缺失而中断探究,另一方面可作为研究幼儿的工具,即看幼儿会不会去选择、使用这些增加的材料。如……游戏也是支持教师研究幼儿,进而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得当的回应:马老师在孩子游戏中时而进,时而出。当孩子主动邀请马老师欣赏他们的游戏成果,分享内心的喜悦时,马老师采取先肯定后启发设问与之互动。当孩子出现问题,久久不能解决有放弃的迹象时,马教师又及时介入给予支持。马老师采取隐性回应,弱化提问中建议的指向性,以开放式提问引发主动思考和探究,并解决问题。如……启发式互动影响着幼儿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幼儿探究行为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介入言行及切入时机将直接影响幼儿探究性活动的成败和走向。

有备的环境:马老师为孩子们创设了开放宽松的环境,丰富适宜的低结构材料,激励孩子们自主探索。孩子们有自由自主游戏的机会与条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取用材料。诱导区环境创设是教师对幼儿有可能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有预期,这种预期是是一种假设。至于幼儿是如何作用于这个环境,是否使用这些材料,是否出现教师预期的行为,那是幼儿自己来决定的,教师并不直接引导。这样的一个环境,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科学的引领:马老师将学到的图式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这种学习型、科研型教师是我们所有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图式最早研究者是皮亚杰,也是最先界定了图式的概念。感兴趣有需要的老师可以去阅读与学习。分别为:《认识婴幼儿的游戏图式》《观察婴幼儿的游戏图式》《支持婴幼儿的游戏图式》系列丛书。

延展的思考:我们可以用图式理论的视角去为孩子的游戏准备材料,可以期待、假设孩子的游戏,但更重要的是借助图式理论去观察、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识别一个孩子在不同图式中的活动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是用对孩子的详细观察来决定如何最好地拓展他们的学习。也就是从他们的行为中解读他们的思维,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感受,从而通过各种支持方式进一步推动孩子的探索,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态度、品格等等。孩子的游戏主题只是他们游戏的表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在游戏中的思维,关注游戏可以发展哪些核心素养?如商议、择优、说服、接纳、计划、合作、评价等综合素养,再譬如质疑、猜想、假设、验证、反思等理性思维能力,诸如这些技能与品质非常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今天的游戏现场,马老师对孩子游戏的巡视面比较广,但驻足并聚焦式深度观察的身影还不够多,手机镜头对准孩子游戏进行捕捉与定格的身影也还不够多。我们要定格真实的游戏现场,让视频、照片等记录成为孩子及老师回顾、反思、探讨的重要课程资源。

教案下载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