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2课改展示月”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专题>课改展示2022>名师课堂>普高>详细内容

李明智(常青藤实验学校高中部)-语文:《“非凡十年”主题阅读与写作指导》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7 11:10:02 浏览次数: 【字体:

f74a09738d9f4d2bb8624a2cbe77d3b0.jpg

简介:李明智,中小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在读博士。儿童教育指导师,高考志愿规划师等。张家港市德育、学科双带头人,个人发表及获奖文章104篇,参编合著《语文课堂设计与读写教学研究》《现代文阅读指导与专训》。指导学生作文发表及获奖244篇。

点评:

读写结合,思辨探究

常青藤实验学校  朱文韬

一、课堂目标明确,流程顺畅,层次分明

在本节课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李老师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在学案的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学案分为两部分,一篇为阅读材料,一篇为读写案,在读写案的设计上,目标先行,开头便具体地向学生呈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个目标之间体现出了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即“明确意义——品味语言——思辨写作”的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思维高阶化过程,牢牢把握住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核心方法,并以此指导三个课堂活动依次展开。所以虽然在课前遇到了一些ppt播放的小麻烦,整堂课的运转依然流畅自如。

二、教学贯穿思辨,启发性强,点拨得当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着逻辑思辨的色彩,从活动一“对比阅读形式”开始,学生的头脑就始终处于运转之中。本堂课的思辨内容其实并不复杂,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概念,例如短视频与文字阅读的各自优势和如何结合的问题,总分、并列、对照、递进等结构各自的组织形式,还有陈述、反问、设问等句式各自表达效果的差异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常见的、必教的一些问题,本不新奇,关键在于怎样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李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方式,使学生自我生成对这些问题的思辨认知,在拥有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与获得感的同时,真正对知识思辨入脑,应用得手。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李老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在关键之处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三、结尾稍显仓促,学生问题展现或许不足

由于本节课容量十分丰富,且课前遇到了一点小状况,所以有几分钟的拖课,结尾也显得稍微仓促了一点,使课堂总结显得不够有力,乃为白璧微瑕。同时课堂上回答的学生可以看出都是班上在语文学习上十分积极主动的学生,作答也十分严谨合规,但因此也就是部分存在问题的学生缺少了将问题“暴露”出来并获得指点提高,或是一点小遗憾吧。

教案下载1

教案下载2

课件下载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