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俐佳(白鹿小学)-英语:6A Unit 4 《Then and now》 (Revision)
简介:
王俐佳,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苏州市小学英语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苏州市教师素养竞赛二等奖,“一师一优课”部级优秀,多次参加张家港市基本功及课堂教学评比获评一等奖,多次年度考核优秀,多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
点评:
聚焦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季春燕
尊敬的袁老师、周老师,唐老师,各位听课老师,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参加第24届课堂交流,每一次的听课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参与评课,更是一次头脑风暴,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受益很多。接下来,我就把我的学习心得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交流的主题是“聚焦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去年,“双减”政策出台,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如何聚焦学生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去探索、研讨的话题。今天我听了王利佳老师执教的6A Unit4 Revision和詹维老师执教的6A Unit4课内外融合写作两节课,他们虽然执教同一个单元,但执教板块不一样,两位老师以书本内容为基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运用及拓展,教学设计新颖,形式多样,关注学生素养,培养学习能力。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立足教材、拓展文本
两节课都是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之上,整合课内知识,融入课外阅读的资源。第一节课,王老师引导学生复习第四单元Storytime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了Mike和他家人的变化,并以changes in us and changes around us为主线,来探讨我们自身、生活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变化让自己更优秀,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让我们的城市更生态,国家更强盛,从而引导同学们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詹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课内外融合写作的研讨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詹老师选择与之相融的绘本阅读材料,在教材的基础上整合运用,拓展知识的宽度,升华情感的高度。单元知识的整合运用加上绘本精华,让学生的作文内涵更丰富,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指导和培养。
二、分化难点,循序渐进
今天两位老师的课堂有深度,有难度,那如何处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层层递进、高效地学习就成为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她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生活、城市以及国家的变化,并运用所学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难。王老师结合书本知识及Lucas自我介绍的视频示范,让学生归纳总结。通过Lucas和她朋友的对话文本,让同学速读获取有效的示范,然后说出更多生活中的变化,通过视频和几组数据了解张家港生态,环境等日益优化,也了解了中国的日渐强盛。王老师课前也设置了有效的预习单,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思考和收集资料为本节课深层输入作了很好的预习,为课堂的输出作了很好的铺垫。
詹老师选择的绘本能跟书本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詹老师注重学生复习、阅读、归纳总结等能力训练,先整体复习教材,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人物的过去和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围绕两方面去写changes in me and changes in life,再引入绘本,伴随着一本富含寓意的英文绘本,透过文字、声音和画面,同学们对change的认知更丰富了,变化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地球上的环境,生物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发写作的第三部分延伸changes in the future。在教学中,詹老师注重教-写-评一体设计,针对学生的写作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将评价指导贯穿课堂始终。
三、联系生活、真实语用
两位老师都能结合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将语言运用联系实际,王老师向学生拓展了生活实际的变化,如新四大发明:二维码、高铁、共享单车、网上购物等,这是一种真实的拓展输出,也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通过视频感受港城和我们祖国变化更将这样的变化进行了情感升华,让同学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并生活在张家港这座文明宜居城市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
而詹老师则将自身变化,生活变化以及将来我们切实可想的情景加入作文板块,延伸了学生的语言架构,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运用输出,也引导学生意识到改变对生活、生态、环境等积极的影响和消极影响。
四、分层作业、个性铺开
王老师的作业布置采用分层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意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提高。作业量的分层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增减。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基础的复习和运用;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鼓励拓展,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说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能畅所欲言,老师能精心指导、耐心等待。两堂课上,班中的很多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整节课中几乎没有回应过老师的问题,也许是孩子的性格所致,也许他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们的课堂中也能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任务和问题,能兼顾到这部分孩子,给他们一个说的机会,或许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智慧课堂。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