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叶红(万红幼儿园)-大班语言:《七个好朋友》
简介:
贾叶红,2000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教务主任。先后获得“苏州市海外联谊会周氏德育奖励”“张家港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点评:
看见儿童,支架学习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韩燕燕
我们一直谈集体活动的有效性,其本质就是要思考如何用游戏精神来审视集体活动。教师是否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和已有经验,关注活动是否以幼儿为本?是否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想这样的集体活动就是有效的。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说说我对大班语言《七个好朋友》的学习体会。
一、活动内容的适宜性: 体现为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经验
由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内容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 因此,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内容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常常喜欢将一个活动空降给孩子,今天我带来了什么什么?以成人的选择为主。但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组织一个集体活动教师该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使其成为活动的生发点。因此,前期对幼儿的兴趣、经验的了解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和起点。活动前,我们需要思考:幼儿的原有经验是什么?他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这些内容与当前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游戏是否有关联?是否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老师将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生动的语言融为一体,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抓住七巧板“变”的特质展开,在给七巧板取名字的过程中,充满着趣味,同时也是进一步内化七个木块的特点的过程,也为接下来的变身故事讲述做好了铺垫。
活动从内容的选择上已经体现了教师的理念,也诠释了“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二、活动方式的自主性:体现为幼儿是活动的发展主体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活动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性,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内容的特点来预设操作性和能动性强的学习方式,巧妙的将幼儿原有的只是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今天的活动经过研磨,呈现出较之前更多的自主,这让我很感动,老师更关注孩子的想法,把更多的探索、创编、想象的机会交给了孩子。
《七个好朋友》既尊重逻辑又富有创新。从七个小木块的多变拼图到两个小三角形的单一变身,再到两个小三角邀请朋友之后的创意变身,既遵循了逻辑上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创意无限的可能性。如讲述两个小三角单一变身过程中,除了变身过程,还关注到了变身之后的动作表情等一系列的细节,孩子们可以自主解读,创编属于自己独特的变身故事;还如在创编两个小三角邀请朋友变身的环节,孩子们既可以遵循如何分别借助方形、四边形、中三角变身成大三角,也可以邀请一位或者多位朋友参与变身,并且创编出特别的比赛内容,让七巧板的变成为孩子们语言发展的助力器,想说敢说愿意说喜欢说,并且乐在其中,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
三、活动过程的支持性:体现为幼儿是否获得经验的提升
一个优秀的教育活动在组织过程中一定会因为幼儿年龄特点或知识、经验不足产生各种问题或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没有问题就没有挑战、就不会有新经验的产生。那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或挑战时教师的支架和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评价一个集体活动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活动的设计到现场的组织,以及刚才活动后的反思,都能感受到老师都关注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
活动中老师让幼儿习得了深度阅读的方法。在讲述玩两个小三角的单一变身后,将三幅变身的画面排列在一起,给了孩子们进一步比较观察的机会,孩子们发现画面的颜色从浅到深,分析出这是从白天到黑夜的变化过程,也揭示了人物性格调皮爱玩耍的特点。另外,结合前后的对比,孩子们也关注到了小三角形活动的场地,是一开始画面的一个地毯,而且书本的三个页面是翻翻页的设计,非常巧妙。从大一和大二的离开到小一小二重新找回他们,人物的心理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实他们就像孩子一样,有淘气有难过也有一起玩耍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人物心里的变化。这些小细节都是在不断地支持着孩子们成为流畅、会思考的阅读者。
老师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中心,以发展为核心,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解读、评价孩子。为幼儿创设舒适安全的活动氛围,幼儿的“获得”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