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2课改展示月”专栏

郑敏燕(西溪幼儿园)-大班游戏分享:《我的发现》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30 10:49:41 浏览次数: 【字体:

00a8c630d61c4af59690b1a3320dd0fb.jpg

  简介:

  郑敏燕,中共党员,幼儿园高级级教师,张家港市西溪幼儿园园长。从事幼儿教育22年,先后获得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陶研会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张家港市督导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张家港市教育局先进个人等称号。

  点评:

让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更有效

当游戏结束时,教师便组织孩子围坐在一起交流和分享在游戏中的经历与体会。“如何组织一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活动”便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这也是我们常态化开展游戏活动必修课,这个环节更是考验和锻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机制,在课堂展示月中我呈现的这个即时的游戏分享,也是在追随孩子半个月的游戏活动后自然形成的。

一、游戏分享的目标指向

在本次活动中,我制定了二维目标:幼儿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目标,一个有效的分享活动,一定要有强大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本次活动教师目标我定位为:1.在游戏观察、表征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生成能满足幼儿需要的多领域生长点。2.能灵活运用现场材料,有效抛接互动,促进幼儿多元发展。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在组织开展活动时会有抓手有方向地去运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观察中寻找教学现场需要呈现的素材,并能尝试匹配相应的教学方法。幼儿目标我定位为:1.能独立思考,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问题。2.能积极参与到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讨论中,通过思考、共享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批判性思维、认真倾听、接受同伴建议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目标更多指向幼儿的能力发展和品质的形成。

二、发现儿童的学习品质

《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分享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敢于尝试、不怕困难、持续探究、乐于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另外我们还给与幼儿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机会,在认真倾听同伴建议和意见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能有自己判断的能力。

三、推进儿童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概念是马顿和赛尔乔两位学者在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际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度学习的“深度”指的不是学习内容的“难度”。这里的“深度”包括:(1)学习参与的深度,即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2)学习方法的深度,表现为复杂问题的解决;(3)学习结果的深度,即在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深度学习和经验的提升,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正在为之努力的方向。游戏后他们会进行游戏记录和分享,用多种表征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分享,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想法、做法,同时倾听、理解和评价他人的想法和发现。“提出问题—选择适宜的方法—推理与假设—实证研究—分享交流”,这正是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幼儿深度学习的体现。找到成功的办法到底有哪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思考、探究,深度学习。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如何给孩子在游戏后分享选择“最佳素材”,这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也是锤炼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首先由幼儿回顾自己游戏中的经历,借助绘画记录下自己的游戏故事,在表征和讲述中先自主梳理经验,主动建构认知,其次是教师在倾听、观察和记录中进行分析与思考,以便为即将展开的大组交流中选择“最佳素材”,而“最佳素材”的依据为《指南》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是借助对幼儿游戏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观察分析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在本次分享中教师选择了建构区中积木垒放的数量与规律这一最佳素材,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交流环境,选择性展示幼儿的问题,探索式提问引发幼儿思维,质疑式追问引发认知联系,与幼儿在共思、共辨、共论中不断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积极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方法就是幼儿的深度学习。

游戏后分享的内容有很多,今天选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游戏教育价值生长点的选择,有时可以是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入,有时可以是理性的批判性思维,有时也可以是感性的游戏体验的表达,有时可以是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体验,最终目的是激发儿童不一样的体悟,融合五大领域经验整合提升。

教案下载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