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丽卫(兆丰学校)-语文:《猫》
教育格言:心中有学生,眼里有未来。
简介:兆丰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德育带头人。他坚持从孩子的成长出发,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培养兴趣,相伴前行。坚决做到三不原则:不讲学生坏话,不向家长告状,不听流言蜚语。坚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信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素养
东渡实验学校 陈芳
今天,听了沙丽卫校长的语文课,我认为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他的课堂,都凸显了“素养本位”。
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的第一点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而核心素养是学生植根于原有的文化、知识和信念体系中的心智模式与行动能力,唯有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主体作用,展开自主认知建构,素养才得以形成。今天,在沙校长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学生蓬蓬勃勃的生命成长。老师设置三个任务:细读识猫、以猫识人、思读识理。师生始终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来进行研讨、交流、探究、碰撞、感悟。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言语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得得以提升。
而传统的课堂,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虚假的参与者或学习的边缘人。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看见的是“人的成长”。这是发展学生素养的第一点表现。
二、他的课堂,都注重“知识整合”。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沙校长执教的文章《猫》,是经典名篇。名篇,也就意味着可以鉴赏的内容很多,也意味着执教的老师也会很多。那如何上出属于你的精彩?这很考量执教者的智慧。沙校长很智慧,他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口进行深度学习。沙校的“我们一家对猫的感情”,这小切口的背后,蕴藏的是“知识整合”的大命题。如何在原子化知识情境下,教师和学生能够淡定从容地自主合作探究,而非匆匆忙忙、浮光掠影地完成所谓的任务?沙校长的课堂,做了很好的示范。他的教学设计,不仅消除了知识间的重复,减少了知识的单位数量,提供了更加宽裕的时间,更是培养学生以内在心智运作作为动力,整合多层次、多向度的认知图式,实现了内在心智模式的构建。这是发展学生素养的第二点表现。
三、他的课堂,都注重“学科实践”。
“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之一,不仅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对“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具体回答,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蓝图、确立学校育人方式,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导航。
沙校长的课堂,如“评选演说家”,通过演说来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可谓匠心独运。所以说,沙校长的课都以学科实践作为新的创生点与连接点,勾连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学科实践的过程中使用学科知识,重建知识的情境特征,实现知识的实践意义,进而彰显知识的个人价值,最终以“做中学”回应并达成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这是发展学生素养的第三点表现。
其实,沙校长课堂上呈现的优秀教学品质还有很多,因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今天只是就听课学习之后,围绕“‘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素养”谈一点真实的感想与肤浅的思考。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