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2课改展示月”专栏

孙瑛(万红幼儿园)-大班语言:《挂太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3 15:20:30 浏览次数: 【字体:

d5088f6ffed9420da18f424dcff3de08.JPG

简介:

1995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任万红幼儿园园长。先后获得“姑苏青年拔尖人才” “苏州市幼教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先进工作者”“苏州市优秀阅读推广人”“张家港市首届“杏坛公仆”“张家港市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应邀担任了中国精英园长联盟核心组成员、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张家港市学术指导服务团专家成员等社会兼职。

点评:

在“儿童味”的学习方式中发现生长

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黄静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的重建下,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学习是充满生活情趣的,是具有自我决策感的、游戏化的,是带有沉浸体验感的,并伴随着儿童自我学习的内驱力而发生和生长的,这种教与学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基础上的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是一种互相促进和融合的关系。下面结合我的现场感悟,谈一谈我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发现与思考。

一、聚焦选材——关注幼儿的内在需求,在思辨过程中相互融合

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生成犹如一棵树的成长,从活动的选材到目标的锁定再到活动内容的设置等,就像一棵树一样,伸出许多的枝杈,欢快地向四周延展。这个过程凝聚着教师敏锐的教育教学嗅觉与思辨能力、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的分析与把握、善于观察与捕捉的多角度考虑等,才能引发教学内容向纵深拓展。

1.课题选择,精准把握

集体教学活动的“选题”看似简单,但凝聚着教师前期对“选题”视角和内容预设的逻辑思辨,以及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的精准分析与把握。孙瑛园长的大班绘本阅读《找太阳》就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对绘本内容重难点的把握梳理,引导帮助大班幼儿有效阅读。

如第一次自主阅读,了解太阳掉下来的原因这个环节:

先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出,幼儿一下子就说到了太阳被他们踢掉了。是谁干的吗?他们倒底在干什么?孩子的思维马上就跳出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玩踢足球游戏引起的。原来四个小动物一起想比谁踢的球高,倒底是谁踢得高呢?这个思维导图一下子就在孩子的头脑中呈现:小刺猬一点点高,小兔子高一点,小狐狸再高一点,最后小象踢得最高,太阳都踢到外面去了。按动物先后流程逐次出现小动物,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故事发生的情节,非常清晰。

再如第二次自主阅读,大胆交流小动物找太阳的经过。孙瑛园长也是这样处理的:

幼儿自主阅读后半部分画面后,教师提问:哇,太阳不见了,世界变得太冷了,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幼儿马上说:他们去想办法。去找太阳。这个时候教师就出示一张思维导图:第一说说太阳是什么样的?他有什么本领?第二生活中哪些材料能发出光芒,而且给我们暖暖的感觉呢?第三小动物们倒底想了什么办法,找了什么材料,请谁帮忙?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幼儿说到的材料逐次在思维气泡图上进行呈现,对故事情节的脉络进行了梳理,给幼儿提供了分析绘本画面的支架,效果较好。

2.深耕细作,链接经验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幼儿的了解来充分预设集体教学学习活动中幼儿可能的需要,在环节设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细节”,链接幼儿的经验,使幼儿更加乐于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索中。可以说,集体教学活动中“细节”的“深耕”发挥着“以小见大”的作用,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的效率,优化了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管理,真正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乐寻“儿童味道”——关注儿童的深度学习,在多元表达互动中支持与助推幼儿经验的提升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把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将集体教学活动过程变为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本次集体教学活动中相信大家都能捕捉到教师的“眼中有儿童”,并能追随着幼儿的节奏,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从而把孩子零散而又随机的探索表达转化成深度学习。

1.小步递进,层层推进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等的层层推进方式,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在不断梳理迁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如为了激发儿童的主动表达,避免趋同式表达,需要给儿童充分的、多元的感知机会,让幼儿在用语言不断表达外化的过程中促进表达情感的不断内化。再如积极为幼儿创设更为贴合的感知、操作、体验的机会,促进幼儿真实深入的感受,让幼儿在实践中充分感知体验,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拓展幼儿多元思维,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增进社会性发展。

相信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让幼儿有机会感知、操作、体验的热闹现场,还要更多地发现儿童背后教师所做出的不同的支持。

2.有效借力,巧妙拓展

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幼儿的话题、兴趣、问题等有效借力去灵活推动和引导,帮助幼儿在积极的倾听、观察、比较、分析中去发现、去记录、去合作等等,在体验中(或体验后)帮幼儿梳理经验,获得新的认识建构。

三、转换视角——关注儿童的“差异”而不是“差距”,发现儿童的生长

《指南》“说明”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捕捉到差异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差异,所以会出现很多的不同。因此,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可能需要的支持,努力看到幼儿的学习过程,允许他们在实践中试误和学习。

1.尊重差异,评价多元

集体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看似沿着相似进程的发展,但各自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教师用结果性的描述进行呈现,我们很难看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因此,教师应运用多元的评价和展示方式帮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进步。如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或能力表现通过观察或其他途径积极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活动中,我们能充分地感受到孙瑛园长在《找太阳》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师幼互动,这源于她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并给与的积极回应,在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下,充分调动了幼儿积极性。从对话中,我充分感受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是捕捉敏感信息,察觉幼儿需求。

一是察表情:幼儿的表情有时就是在向大家诉说一些信息,有的孩子笑嘻嘻地看着你,非常希望得到你请到他;有的孩子眉头紧皱,非常不愿意被老师发现,那么说明她怕你请到他,所以我们要多观察,深了解,巧点拨,才能给不同的幼儿适宜的空间和机会。

二是听声音:幼儿回答问题时声音强弱与孩子能力强弱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关系。这些直接的声音能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发展需求,采取相应的评价,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活动中我们能感受到孙园长敏锐的观察,在提问孩子的环节中,对一些比较简单,相对清晰度较明显的答案老师会捕捉声音不是特别响亮的孩子,对一些开放的话题,需要大胆猜测想像的会关注那些声音响亮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三是观行为:在幼儿回答问题时,我们发现有的孩子非常大方,有的孩子会低头,身体还会不停扭动。这些行为信息,让教师明白孩子当下的内心世界,才能有针对性的评价。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孙园长都能及时鼓励,给与信心,让孩子感到特别温暖。

第二是产生多维互动,实施有效评价。

在对话式评价与激励性评价中,一是巧妙肯定。你的想法非常好!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等等。二是及时提升。这个材料原来也是能发光发热的,像太阳一样。黑黑的让我们看了有点可怕,觉得很冷。是呀,黑色是一种冷色系,给我们这样的一种感觉等等。三是二次追问。还有什么材料吗?请你说说你的发现等等。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说说你的理由等。在激励性评价中,我们更是能感受到教师的赏识和激励。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不是聪明的孩子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我想我们的评价也是为了孩子更好!

2.把握时机,突破局限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科学探索中的集体教学活动实施可以突破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教师对于预设教学活动的“不拘泥”也有了自己的了解与把握,也在不断“打破”一些方式。

不管是课程游戏化,还是集体教学的再思考,我们都努力在融合中求共存,在突破中求发展,在反思中求优化,这样的线性的过程会让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逐步丰厚,并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儿童观的同时,回到教育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孩子跟人、事、物发生联系的过程,这样才能看到过程之中孩子存在的已然发生的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一路追随儿童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

课件下载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