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华(南丰幼儿园)-大班数学:《玩积木》
简介:
南丰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曾获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科先进个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首届港城“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她倡导知识要向更宽领域拓展,业务要向更深处延伸,她善于研究,在开放、自由的课程中不断追寻教育最适宜的样态,形成了“自然、开放、和谐、共长”的教学风格。
点评:
实验幼儿园 吕燕
徜徉学习之旅,聆听师幼成长的拔节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为我们展示的是四位苏州名师,每一个名师的课堂都各具风格和特色:许园长的活动细腻扎实,樊主任的活动活泼灵动,李园长的活动热情奔放,沈园长的活动淡定从容。我想,既然学习了,那就谈谈粗浅的感悟和体会吧,或者说一起探讨更为合适。
一、教学理念指向三个回归
课程改革理念先行,只有理念正确,那教学行动才是行之有效的。因为理念是方向,理念是灵魂。虽然四位老师执教的领域不同、内容不同,但都凸显了科学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指向三个回归。
1.回归生活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教育素材,只要你做个有心人,那么生活中的教育内容也是信手拈来。
数学活动《玩积木》源于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游戏当然也是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幼儿每天都在玩积木,但不仅仅是单纯的玩,通过积木游戏引导幼儿尝试进行等量代换,不失为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
2.回归游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展开集体教学活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如何让教学活动更能够体现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和精神,让课堂变得更加自由、自主、愉悦和创造,这是每一个执教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其实,这四个教学活动都体现了游戏的精神,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玩”。
许园长引导孩子们在和小蛇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樊主任在带领幼儿玩小手的过程中了解手势的不同用途,李园长带领幼儿在和胡巴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诙谐有趣,沈园长在和孩子一起玩积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3.回归儿童
回归儿童,关键要了解儿童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去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以及已有经验和水平,基于对儿童的全面认识去思考如何支持儿童主动学习、深入学习,让课堂能真正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培养具有学习力、行动力和创造力的未来儿童奠基。因此,不论你的活动内容如何体现生活,课堂组织如何体现游戏精神,但是如果课堂中看不到儿童,那么教学就失去了本质,研究课堂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课堂回归教育本真,就必须回到儿童,回到儿童的发展上来。
一是体现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教学不是传递、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幼儿自我发现、探索和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四个活动教师都积极创设了自主、宽松的氛围,积极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去讲述、表达和表现,把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二是体现课堂育人的理念。四个活动虽然领域不同,但是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的以课堂育人的理念。这四个活动不仅仅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和数学活动,实际上是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更加注重幼儿探索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之间合作、感受活动的快乐等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因此,课堂育人呈现的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二、活动开展凸显四个特性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科学理念的指引,使得每一个活动的开展充满着浓郁的儿童味、游戏味、探索味和快乐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在幼儿的游戏中我们都坚信儿童是积极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其实在集体活动中我们也能看到孩子是主动的学习者的形象,但是要想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必须有以下条件的支持:
一是具有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是什么力量在支持幼儿不断葆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呢?《玩积木》活动中用积木来玩就是幼儿内驱力的来源,因为玩是幼儿的天性,而且每次玩积木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体验和发现。
二是具有开放的探索机会。《指南》指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经验,因为探索是儿童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玩积木》活动中因为是数学活动,所以它的探究味究更加浓厚,幼儿先后通过两次探索发现同种积木的替代方式与不同积木的替代方式,了解了替代的不同方法,体验着探索发现的乐趣。
2.教师支持的有效性
经验是幼儿学习、认知的起点,没有经验做铺垫,那么幼儿的学习只能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建构。
一是经验支持。经验不仅有知识层面的,也有能力方面的。《玩积木》活动中幼儿前期要有建构积木的经验,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二是材料支持。材料是幼儿学习的核心,丰富适宜的材料有助于幼儿的学习。比如教师借助材料、图片等材料引导幼儿学习句式仿编,围绕幼儿的表征记录进行动作的创编,为幼儿提供统计的材料等,都为儿童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帮助。
三是资源支持。绘本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既可以作语言活动所用,也可以作音乐活动的素材。音乐也是一种资源,教师从一些动画片中选择适宜的音乐来支持儿童的欣赏与创造。
四是问题支持。问题能引发幼儿的思考,更能推进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四个活动中教师都重视问题的设计,以开放性问题为主,一步步追问,让儿童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
五是氛围支持。氛围支持主要是指活动中教师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对儿童是一种鼓励,一种激发,因为宽松的氛围能引发幼儿积极地表达、探索、想象和创造。四个活动中教师的体态都非常亲和,言语激情,动作温柔,让孩子没有陌生感。
3.学习活动的挑战性
一个学习活动如果体现不出思维的深度参与,那么这个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就会显得肤浅,缺乏挑战性。所以,活动中我们要看到孩子是如何思考的,要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玩积木》活动从游戏中生成教学,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在游戏与课程之间建立关联,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推进游戏生长和课程的深度开展。尤其是幼儿在第二次探索中尝试用不同种类的积木来进行替代,并进行数量的统计,对于幼儿也有挑战。
4.学习经验的生长性
学习就是为了帮助幼儿梳理经验,积累经验,提升经验。一个活动的开展要帮助幼儿挑一挑摘到果子,让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玩积木》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在积木游戏中学会等量代换,更好的解决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思考与建议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不是完美的,而这种不完美正是我们努力和探索的发现。因此,本着更好的优化活动方案,提升教学的质量,我们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做积极的思考和解决,让活动更加贴近儿童的发展。《玩积木》活动每一次探索后的分享,教师要给予经验的提炼,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经验进行梳理,将更有助于幼儿后续经验迁移。
徜徉学习之旅,聆听师幼成长的拔节声,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