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平(张家港市实验学校)——物理:《照相机和眼球》
简介:
夏秋平 中共党员 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中小学一级教师,苏州市“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局级“先进个人”,张家港市“优秀班主任”,曾获苏州市素养大赛二等奖,张家港市评优课一等奖,张家港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张家港市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并获得一致好评,并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教育格言是教学的艺术不只是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点评: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锦丰初级中学 黄艳
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听了夏秋平老师的《照相机和眼球 视力的矫正》,这节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用成像规律来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研究的一节课,是属于物理规律应用一大类的课。
夏老师的这堂课设计结构紧凑、逻辑严密,教师的课堂把控力强,科学严谨又不失幽
默风趣,整节课张弛有度,创设出了轻松、平等、富有激励性的课堂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充分展现了物理课堂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这堂课有几个突出的优点:
(1)生活情境再现,课堂引入巧妙。
开始夏老师利用“拍立得”相机当场给学生拍照,同时夏老师非常有心,找到了班级同班同学和老师之前的照片设置了“猜猜我是谁”的互动活动,这样的活动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氛围立刻活跃了起来,自然也拉近了学生们和我们夏老师之间心理距离,夏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轻松燃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上课热情。
(2)注重探究,通过活动推进教学。
本节课的设计真正体现了物理课堂实验、观察、探究的特点。照相机和眼球在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但因为平时无法直观地看到其内部以及工作过程,学生对其工作的本质不甚了解。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一、“利用自己组装的简易照相机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二、“模拟人眼如何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三、“近视眼的矫正”四、“远视眼的矫正”,几个活动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学生通过亲身地体验、观察和思考,不断解开内心的疑问,在有趣、有序、有效的探究中充分理解了照相机和眼球的工作细节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矫正。
(3)关注细节,注重以旧引新,促进课堂生成。
在一开始的“简易照相机”环节,夏老师先让学生尝试利用简易相机找一张清晰的像,他及时捕捉到课堂生成的细节,抓住学生的一个调试动作,提出问题:这个动作是在改变什么距离?通过对比前一节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学生认识到这是在改变焦距,基于这样的认知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照相机是如何改变像距,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这样学生经历从初探到再探的有层次的递进,从这里的设计可以看出夏老师是很注重细节的一个人,能预设并利用好课堂生成推进教学。另外类比地进行教学贯穿整节课,夏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器材,类比到简易照相机的构造,再类比到眼球的构造,最后类比到模拟人眼的水透镜实验器材,以学生熟悉的旧情境类比引出新情境,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每一环节的铺垫和引导简练又扎实,使学生的理解以及实验的开展一气呵成。
物理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构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引领到不到位、哪些地方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发现这是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情去仔细地斟酌和选择的。
夏老师对于学生活动“近视眼的矫正”处理得很有智慧。他把问题抛给学生:你如何利用桌上的器材制造一个近视眼呢?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先通过注水或抽水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制造一个健康的人眼,再注水,模拟晶状体过厚近视眼的情形。事实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很多方法,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也是他们主动梳理实验步骤的过程。夏老师提出关键问题,把实验设计交给学生,这样设计的课堂是有思维活力的课堂,是更有深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