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课改展示月”专栏

蒋柏平(张家港市第三中学)——数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4》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6 08:31:57 浏览次数: 【字体:

1544acbd56d2497e8ed21fe90183c847.jpg

简介:

  蒋柏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杨舍镇科研榜样。参加工作8年以来,在苏州市学科素养竞赛、张家港市青年教师基本功、评优课竞赛中多次获二等奖,多篇论文参加苏州市有效教学案例评选、苏州教育学会论文评选获二等奖。

点评:

   很荣幸今天能够坐在这里点评两位优秀的年轻老师的公开课,从接到通知到今天的正式上课,经历备课、磨课、修改、完善,有幸结识中的钱怡洁老师和中的蒋柏平老师,我从她们身上学习到了年轻老师的谦逊上进,踏实认真和无限发展的活力潜力。

下面就针对两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新授课,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或者说是收获:

一、衔接自然渗透情感教育

一节好的数学课一定是条理清晰,思路顺畅的,两位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之间都能做到自然过渡,循序渐进。

钱怡洁老师从个小练习复习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创设情境,初探新知再到举一反三,理解新知,最后巩固提升,应用新知,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生长过程,拾级而上,看清数学本质;而环形跑道的问题与直线型的行程问题思考方法是相通的,本质是一样的。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达到一定的认知高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蒋柏平老师同样设计了五个问题,集中于环形跑道这同一类问题的研究,课堂一开始播放了一段振奋人心的亚运会比赛的视频,恰好冠军袁琦琦被聘请为常青藤学校的校外体育辅导员,她给同学们一段鼓励的话语,不仅契合当下热点,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向身边的冠军学习,同时也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课堂最为精彩的是后面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再合作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里也比较考验老师的临场掌控能力。

二、点拨引导关注思想方法

数学新授课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设计探究型题目,提升学生的能力.两位老师选择的例题大同小异能立足教材的环形跑道问题适当延伸。同时相向而行、同向而行,不同时相向而行、同向而行,归根结底都可转化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课堂上两位老师都能引导学生画出线性示意图找出相等关系。

由于行程问题类似于学生前面接触过的动点问题,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两位老师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有一致性和连续性,能逐渐深入,形成一个螺旋生长的思维链

钱怡洁老师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分类讨论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素养。蒋柏平老师聚焦于环形跑道问题,例题的选择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延伸性,以一条主线串珠成链,对例题进行改编、发散、拓展,辅之以变式,使选择的母题有生长功能,帮助学生归纳解题规律,强化技能和方法。所以说对于教师而言,教数学就是教方法;对学生而言,学数学就是学方法。

、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关于行程问题学生在小学里接触过,但仅局限于用算术方法解决,本节课学习的行程问题需要通过列出表格梳理数据、画出线型示意图分析等量关系两位老师都很注重细节,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老师多次用到小卡片,贴在黑板上辅助教学,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把学生的分析过程投影在希沃白板上,并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后面的环形跑道追及问题,又应用几何画板呈现题目中小明与小红第一次相遇的过程,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突破难点;同样地,老师在课堂引入时播放的运动员比赛视频,在课堂结束时给以的老师寄语,前后呼应,都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堂语言简洁精练,板书科学美观,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捕捉教学契机,重视教学生成,对学生的点拨精准恰当,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如果还需要改进,更加完美的话,我个人认为:创设问题可以更开放,今天面对的学生比较优秀,一些总结归纳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得出就更生态。要关注课堂生成,适度调整教学节奏。

以上就是我不成熟的一些点评,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终审:投稿审核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