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原(闸上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我的小手真能干》
简介:
李舒原,女,1995年生。中小学二级教师。张家港市闸上幼儿园办公室主任兼教科主任。工作以来荣获张家港市教学能手、苏州市教坛新苗等荣誉称号。开设多次市级公开课,多篇论文在《幼儿教育研究》、《教育观察》上发表。独立主持苏州市十四五青年教师专项课题。
点评:
让游戏回归本源
晨阳幼儿园 李君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游戏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等;还能在游戏中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得到满足、转移;以物代物、以人代物等多变的游戏情节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本次李老师执教的是小班角色游戏《能干的小手》。手对于幼儿来说是最熟悉的,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手。为了让小班幼儿建立起对手的概念,李老师在前期通过谈话、自主学习等方式开展了系列活动,并将幼儿的表征、照片、手模型等在布置在了班级一角。为了贴合游戏主题同时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6大区域的活动。首先在游戏的名称上李老师进行了创意的改变,其次每个主题的游戏尽量凸显“手”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关于手的知识,如:娃娃家可以叠衣服、做烧烤;公仔店使用机械臂夹娃娃、采集指纹、夹子夹毛球;创意园进行创意搭建和涂鸦。这一些列的活动紧扣主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感知手的重要性。这个活动体现出了在前期设计时李老师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 创设整合的游戏情境
基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李老师创设了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游戏情境,如:美食城、理发店、公仔店。这些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幼儿对这些活动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较为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着力建构不同游戏场景、不同区域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互动方式,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去公仔店游戏、去美食城享受美食等;美食城菜单的设计上与形状、颜色、数量进行了融合,更有创意的激发幼儿运用不同区域的材料进行游戏;造型屋的手环与发箍的设计则与艺术活动相融合等。这样一种与游戏场景、同伴、自我的互动中,能够帮助小班幼儿不断学习新的游戏经验,让角色游戏更有机高效地运行。
二、 提供有效的游戏材料
材料的提供影响着幼儿的游戏行为,决定着幼儿的游戏水平。在本次的游戏活动中李老师在材料库以及活动区投入了三种材料。即基础材料:仿真娃娃、桌椅、小床厨房灶具等,这些基础材料主要为了营造和创设游戏环境的氛围;拓展材料:不同角色的服饰、道具等,如小妞妞的造型屋提供了各类理发店、头饰材料,这类材料主要是拓展幼儿的游戏主题;创意材料:大木片、松果、纸盘、树枝、松果、光盘等低结构材料,这类材料能最大的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能够被任何区域任何游戏使用,如:美食城可以用来做蛋糕、娃娃家中可以用来替代“食物”、小妞妞造型屋中可以用来装扮……
三、 转变高控的游戏理念
“真材料”的游戏并非就是“真游戏”。如果幼儿只能按照教师要求的流程玩游戏那就是“假”游戏,是教师对游戏高控的表现。因此,在活动前李老师详细介绍了每一种材料,鼓励幼儿用以物代物的形式创造性的使用材料,在游戏中进行观察、适时帮助,游戏后及时反思与分享。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又创设了野炊的情节,但是缺少的“食品”材料。识别到幼儿的问题后,李老师引导幼儿寻找可替代的物品,很快幼儿就找到了木棍与光盘,随手串一串就变成了“烧烤串”。生动的游戏情节都是属于幼儿的游戏,李老师只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游戏并不完全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对游戏情节的想象,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和必要的支持将会给幼儿留下更多创造性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