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2课改展示月”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专题>课改展示2022>名师课堂>小学>详细内容

陈一叶(实验小学西校区)-数学:《数字与信息》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7 14:53:56 浏览次数: 【字体:

7fabc61ff6d84b139b8f289d2c178828.jpg

简介:

陈一叶,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市姑苏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名教师。27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提炼出了鲜明的教学主张“让儿童创造数学”,出版了24万字的个人专著《让儿童创造数学》,并获得江苏省、苏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课堂展评一等奖。

点评:

陈一叶《数字与信息》点评稿

白鹿小学  夏常明

今天,非常高兴,有幸聆听了两位名师的数学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感受很深。这两位老师都是我们张家港小学数学学科的名师,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受益非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丰富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发展了数学素养,体验了学习乐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可以说,这两位老师的课,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充分让我们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和魅力。

老师们,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提出的“讲练结合、协同学习、技术融合”十二字课堂教学新样态,就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围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教学活动。如果能够科学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教学效益会有很大的提高。就今天的两节课,具体说说如何合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数,通常能表示有多少或者是第几个,这是自然数基数含义或序数含义,小学数学教学整数,从10以内的数到多位数,经常体现数的这两方面的实际意义,1、2、3……9以及0,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它们也有基数和序数的作用,如果作为数字是两位数,三位数或多位数,各个数位上的符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正越来越多的存在其他信息,经过编码的数字能够蕴含并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

本节课陈校长以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为目标,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数字符号为载体。采取实践——研究——再实践的方式。在内容的选择上,表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到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字,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合作与交流。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体验与他人的合作,并在交流中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时机亲身实践,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展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根本所在。

教学时分3个方面安排活动

第1个环节提出问题,图文结合呈现120急救、列车等常见的用数字编程的号码,要求学生说说这些号码各表示什么意思,初步体会数字不一定都表示有多少个或第几个,经过适当编码的数字还能传达某种信息

课前,陈校长布置学生展开调查,寻找身边的数字,学生通过搜集、、分析有关资料,初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严密联系。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调查了丰富的信息,也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在他们眼中数学不再单纯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含有丰富的信息。 后面设计的生活中一些数字如114、119、110等等,让孩子了解了生活中数字的作用,并且延伸到邮政编码,门牌号等等,体会到生活中数字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现代社会越来越要求人们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要求人们善于捕捉评估,筛选和利用信息这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日常生活中数字承载信息的事例,了解这些数字编码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体验,经过编码的数字能够准确方便的传递信息,从而对数字编码产生兴趣逐渐形成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研究教材和学生,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展开积极教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字表示信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已掌握用数字来表示数量和顺序,所以本片段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为新知建模作好铺垫,收到"课伊始,趣已浓"之效果。

第2个环节设计方案为自己学校里的同学编号,如何用数字编码用几个数字编码,取决于要表达的信息及其表达方式,为全校同学编码,首先应考虑要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通常有年级,班级,性别,年龄等小学里有六个年级,需要一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年级,同年级有若干个班级需要一个或两个数字表示所在的班级性别,只有男或女两类用一个数字就能区分,年龄都是一位数或两位数需要两个数字,表示如果为同学编码只表示其年级班级性别,年龄只用6~8个数字编码就可以了

这一环节中数字编码所表达的信息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编码方案的设计可以多样化,甚至是个性的表达相同的信息内容,如果采用不同规则编码编出的号码会不一样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编码方案,并按自己的方案进行编码,应组织学生交流编码方案,以及编出的号码体会编码的多样性感受数字编码所表达的信息

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通过让学生为自己编制一个号码,使学生感知“信息也可以用数字表示”。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再创造"的需求与动力。而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揭示,使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数学化"的方法,同时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收到"课正行,情犹浓"的效果。

第3个环节比较分析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律,知道其中的大部分信息,我国公民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一般有18个数字,编码组成累成了大量个人的重要信息,如户籍所在地,出生年月性别,教材安排学生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律,读懂其中的主要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字编码在表达信息方面的独特作用作用

这个环节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活动空间,主要表现在是在身份证号码里找到了出生日期,了解他人的年龄,安排学生预先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出生年月日以及个人的身份证号码,把两者相比较就能在身份证号码里找到表示出生日期的一组数字看出,这组数字在身份证号码中的位置是从左往右第7~14个,从而知道出生日期在身份证号码里的编码规律

掌握了这点规律,如果看到某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就会知道这个人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并且算出他现在的年龄,比出不同身份证号码里的相同,部分猜想这些相同部分可能表示的信息学生身边的人如自己家庭里的人员,自己小组里的同学,他们的身份证号码里往往会有相同的部分,这些相同的数字编码表达相同的信息

经过本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会关注这些常见的数字编码,尝试着分析数字编码里的信息,内容设计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曾经见过的数字编码实例,与同伴共同探索这些数字编码各表达怎样的信息,可以进一步体验数字编码的实际应用,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字编码不表示大小多少,而是表达某些特定的信息知道数字编码不可以重复不同编码表示不同的信息知道,数字编码应按预先设计的方案,同一内容的编码应按相同的规则进行反思。

在这两节课中,学生能在教师精心创设的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新知、发现新知,真正体验到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到成果的喜悦。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终审:默认主站管理员秦晓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