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凤莲(实验小学南校区)—美术:《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简介:
钱凤莲 ,中小学一级教师 ,美术作品多次在中小学艺术双年展中入展并获奖。辅导学生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从教美术十四年,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积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核心,实现美术学科素养。个人教育格言: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点评:
让美术探究学习更有效
——评同题异构课《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朱亚娟
首先感谢孟晓静和钱凤莲两位老师的辛苦付出,给我们提供了两节高质量的研讨课,这是两节同题异构课,教学设计不同,教学风格也截然不同,各有千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让我们听课老师看到不同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是怎么处理的,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我们听课老师的教学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所以清澈灵动,是因为有源头活水的不断注人,而今天的美术课堂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有了美术探究这一源头活水的不断注人。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式。两位老师潜心研究大胆尝试,让学生亲历美术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创作交流等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也让我们品味了美术课堂的生态气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突出亮点如下:
一、依标施教,凸显创意课堂
艺术课程标准更清晰地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指出美术学科课程内容中“设计应用”的学习任务是视觉信息传达、生活与设计、工艺传承、环境营造。学习内容是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融入跨学科学习。
如果仔细研读和对比新旧课标,就会发现“设计应用”艺术实践侧重在: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进行传承与创造。这是探究性的实验。如果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老师讲授为主,一言堂,不仅内容简单、枯燥乏味,更不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孟老师和钱老师通过对教材和课标的潜心研究,把教材内容重新挖掘和充实,大胆尝试,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中心,通过精心设计的研学单、小组探究、多次的讨论交流总结等手段,不仅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美好愿望的方法,了解借助吉祥纹样的寓意和与其相关事物的谐音、象征等手法表达美好祝福的方法,还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如:“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吉祥寓意?这组事物,又有什么吉祥寓意呢?你们都知道哪些装饰花纹?”等。
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大胆创新的的良好学习品质,并将中国剪纸艺术的悠久传统文化,吉祥纹样独特的艺术魅力融入课堂中,学生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较为完美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也显示了两位老师较强的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
二、精设环节,还原本色课堂
所谓“本色课堂”就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要追求真实、朴实、扎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而环节构成了课堂的整体,也把握着课堂的走向。老师要讲少一些,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欣赏、探究、讨论、交流、创作。这一课的容量很大,要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对老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证明,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他们反复推敲,教学设计精巧,课堂环节流畅,从欣赏到探究再到创作,整堂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又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可谓一气呵成。
孟老师的课,在课的导入环节中,老师直接切入课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吉祥纹样,简单明了(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桌上有课前预习单、课上学习单的设计)。钱老师的课,先欣赏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说说在刚才的视频中观察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剪纸,有窗花,有大公鸡等,很精美。接下来老师小结这些剪纸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剪纸艺术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然后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一幅剪纸作品,柿子,事事如意。学生收到了老师送的祝福,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探究旅程。
孟老师接下来的环节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解读吉祥寓意:吉祥纹样通常都来源于生活,老师带来了几件生活中的物品,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吉祥寓意,花瓶——平安、蝙蝠——幸福 、 喜鹊——喜事等,教师适时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得出谐音法、象征法。
老师把刚才大屏幕出示的几件物品用剪纸的形式展示(边贴边总结,寓意由学生说)刚才那幅作品巧妙的将公鸡和牡丹组合在一起,赋予了它更多的寓意——吉祥富贵,你们知道吗?这些富有吉祥寓意的物品,他们可以怎样组合呢?自然得引出组合。学生知道了方法,主动发现: 福寿双全 (既有福分,又得高寿)富贵平安; 连年有余(每年都有剩余,表示富裕) 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除此之外,你们还了解哪些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怎么组合呢?教学设计从生活进入,由单件物品再到组合,指导学生分析吉祥寓意,这样的设计,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发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设计吉祥纹样:发现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设计,发现对称和自由式纹样。回顾二年级曾经学过《百变团花》的装饰花纹,并观察讨论:这些花纹被用在了剪纸作品中的哪些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主动发现这些装饰花纹在剪纸作品的运用上有什么规律。)师生一起探究剪纸纹样的设计及组合形式,并通过示范,画外形、添花纹、剪纹样,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
钱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探究具有吉祥的事物: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吉祥寓意?(学生说一说)(花瓶 平安、蝙蝠 福、鱼 余)发现这些都是通过谐音来表达吉祥寓意的。桃子象征多寿 、石榴象征多子多福 、唯有牡丹真国色,象征富贵通过特定的联想来表达吉祥的寓意,这就是象征法。小组探究: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给小组的作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这幅作品中分别有哪些图案?2.这幅作品表达了什么吉祥寓意?剪的内容:花鸟鱼虫,文字等,题材广泛。接下来发现这些吉祥纹样的不同之处还有对称式、自由式。接下来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老师示范,一种对称式,一种自由式(两位老师的设计不同,孟老师以引导学生设计对称式为主),在示范过程中,如何设计外形,又如何设计里面的纹样都作了很好的指引。
由此可见,两位老师的文化底蕴深厚,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拓展,学生在欣赏、对比、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吉祥寓意的形象,借助寓意和与其相关事物的谐音、象征手法表达美好祝福的方法,并学会了设计制作剪纸吉祥纹样,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期盼。两个老师都运用研学单,巧妙设计一连串的问题耐心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课堂层次清晰、层次递进。教师的示范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专业基本功。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真实、朴实、有效的探究实践和追本溯源中,演绎了美术课堂的求真务实的本色。
三、关注成长,构建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突出发展的课堂。两位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例如孟老师的课在导入部分,让学生通过课前的研学单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吉祥纹样?学生回答:带有美好祝福和愿望的图案。“老师带来了几件生活中的物品,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吉祥寓意吗?”“你是怎么想到的?”学生发现谐音法、象征法。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剪纸的文化、知识、技法等。钱老师播放视频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分组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每组一张老师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结合探究单,进行探究。两位老师每个问题都精心设计,既为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感悟我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美好祝愿的方法,学会分析吉祥纹样传达美好的寓意的方法等,又突出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听到叮咛和提醒“仔细观察”、 “ 你说对了”、“你们的想象很丰富” “要相互配合”等等,表现出老师对学生实实在在地关注,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吉祥寓意??这幅作品中分别有哪些图案?”“这幅作品表达了什么吉祥寓意?”“第一步应该先干什么?”“谁能够谈谈你的作品?想送给谁?有什么祝福的话想对他说?”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学生的思路脉络逐渐清晰,思维能力逐步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用感悟、讨论和比较的方法,描述、分析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根据老师提出的主题或自己的想法,创作富有创意的作品,运用折、剪等造型手段表达美(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能表述对传统工艺师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会(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在参与探索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和探究,在交流、合作时,能尊重、理解他人的看法(文化理解)。
两位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全体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从领受到领悟再到提升,课堂成为了学生思维成长和能力提升的乐园,诠释了生态课堂的真谛。
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保障。孟老师备课细致,教学准备非常充分,钱老师稳重睿智、严谨亲和,两位老师的教学组织周密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板书整洁,思路清晰,讲授准确,点拨到位,注重方法引领,引导学生从表象挖掘到本质,使学生思维达到更深层次,并能通过及时追问和点拨,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尤其是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你观察真细心、比一比赛一赛等等。”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他们用教学智慧开启了学生智慧,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当然课堂本就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听完课后大家一定都会发现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如果教师语言再精练些,减少一些重复的话语,就能给学生腾出更多思考交流创作的时间;如果能让学生在评价中比较反思调整,就更能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那课堂上就会生成更多的精彩。
但是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有待完善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我们的课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缺陷才显得更加生动,更加真实,更加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