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课改展示月”专栏

顾灵山(常青藤实验学校)—语文:《边城》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0 21:24:28 浏览次数: 【字体:

c237fea5c88e479eaa97ab9ab6215adb.jpg

简介:

顾灵山中小学一级教师张家港市教学能手。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任务,高考成绩优异。曾获苏州市“命解评题”大赛一等奖,苏州市学科素养二等奖,江苏省“陶研会”论文大赛一等奖,多篇论文在《中学语文》等省刊发表,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学理念在生活中理解语文,在阅读中践行美学。

点评:

张家港高级中学郭静娟

今天我们听的都是散文和散文化的小说,这是比较淡的,而且课文的选段不是小说中情节最浓烈的地方,所以它都与一个“散”字有关,实际上这种文字的美我们可以默默地去体会,可以去意会。而在课堂上要大张旗鼓地去品味,这是很有难度的。我们的教研员确实是别有用意的,因为正是有这个难度,才能体现出开课老师的学习度,否则的话太容易可能就体现不出来了。

散文教学和小说教学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它们实际上都是淡的,比较难。我们的小说教学、散文教学都有两个要求:一个就是指向务实,这是通向我们的试卷的;第二个就是要务虚,这是通向我们学生的人生和生活的。想明白了这两点的话,我们不管教什么样的散文,什么样的小说,目标都是明确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第一堂课当中提到画中物: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地理景观,其实它就是一种概括提炼能力,这是我们沙中苏晓花老师技巧的实用性,是可以迁移到试卷上去的。第二个务虚,今天我正好看到原苏州市长朱永新的一篇文章,他说的是现在阅读信仰的缺失,导致了社会上精神信仰的缺失。顾灵山老师和甘敏老师的课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两堂课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想到了从《围城》到《边城》,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提纲挈领地从端午节开头的一块开始,通过端午节,一下子把文本的几个重要板块拎出来了,而且花的笔墨都不多,甘敏老师实际上花的笔墨更少一点。而顾灵山老师可能花的笔墨稍微多一点,但是如果刚才谈的课都是从大处走向深处,那现在我们都是从小处走向广处和深处。两位老师的完成度比较高,甘敏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因为他们两个正好有一个互补,和苏老师的课也有一个互补。

顾灵山老师的课上爱情讲得比较到位,到位了之后很巧妙地走向了君子之风,然后又同时加上了亲情。所以她从旁辅佐,让小爱走向了大爱。走向大爱之后,接着走向的是写作技巧,走向的是许多作家,她也将沈从文和萧红、鲁迅进行了一个比较,从不同的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我们的生活。

所以顾灵山老师通过比较之后,她可能可以引领学生走向一群作家,走向几本书。因为顾老师关注到了我们忽略的地方,从背景走向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其实沈从文他所提倡的就是健康的、符合人性的爱。因为爱情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我们语文老师需要好好地去思考如何讲好这个话题。因为你越是避讳这个你就没有办法讲,而且我们高考现在也要考爱情小说。那个模考的时候你会考,高考的时候也要考,那既然绕过去,为什么不把这一份纯真的这一份美好的感情,点得更到位一些,更好一些,让学生觉得人生就是值得向往的,爱情也是值得向往的,它是很美好的一部分。不要把学生变成一个纯粹的学习的人,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感情丰富的人。所以一个是从亲情,一个是从爱情,我感觉我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那最后我要说的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之”。在课堂上面老师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刚才陈校说了一个,我们语文老师的科研能力也要提升,然后我总觉得这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阅读素养和科研能力都要同步提高,但不管怎么提高,我们的这个作为语文人的这个能力都是第一位的。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终审:投稿审核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