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龙(港区初级中学)-信息科技《打造个人的名片——图片处理》
简介:
中小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专家指导团成员,市初中信息技术兼职研训员。
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次在苏州市级开设公开课。在江苏省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在苏州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培训学生多次在省级比赛上获一等奖。
他的教学信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乐学、爱学。
点评:
旧教材 新课标
苏州市信息技术教研员 席婧
今天听完之后,给我的感触都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是对新课标的一种尝试。既然是尝试,它肯定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可能有课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去尝试,一定要敢于尝试,因为你只有你去试了,你才能够去进步。这节课基本上是对新课标的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就从新课标的理念里面,我们来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标里面第一条就是在课程价值层面的,在我们的课标里面提的非常多的是要立德树人,也不止我们信息科技学科,其他学科都是这样的。你的育人的导向,你的一个价值观的导向,在我们信息科技课程里面是要对它进行一个适当的引导。何老师最后讲到,在学生处理自己图片的时候,非常的小心翼翼,尽善尽美,要把自己美化,但是他如果处理到别人图片的时候,他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我们去进行一个事实的引导,像这种育人价值,不是说一节课就能够去完成的,肯定是在课程里面不断去灌输的。
我们说要交会学生很多的技术,例如:我们教给学生怎么用云盘去进行存储数据,如果只教给学生用云盘去存储数据,那么学生在云盘里面存储一些并不是特别适合他这个年龄的一些内容的话,是不是别的学科的老师或者家长没有办法看到他的这些内容,也就是说可能可以通过技术来躲避一部分的监管,对不对?我觉得在讲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把育人价值渗透在里面。
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的课程价值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从课程内容看,今天何老师没有用教材上的内容。就课程内容而言的话,我们应该去甄选的是一些有科学原理内容,但是这些科学原理我们要用什么方式去告诉学生呢?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这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就是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看到的方式,你必须先去实践了,从实践中总结出科学原理。
何老师的课里面,你说他其实上花了很多时间在抠图对不对?其实想抠图很简单,如果真的只是为了让学生学抠图,就告诉他ps两步,直接抠出来就结束了,5分钟可能学生就已经把这个图抠出来了,但是他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自己去上网查,是不是有不同的软件可以去实现这个功能,而且这个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包括ps里面他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他告诉的学生的是你自己去百度里面去找,有些学生可能就是纯文字的,发现看不太懂,有些人搜出来就是图文并茂的,发现这种就很容易让学生去接受,实践出来之后,再让学生去体会怎么去抠图,这样的就是课程内容跟实践相结合。
今天听了何老师的课,我稍微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这节课里面我看到的第一个就是阅读,何老师对阅读都是有侧重的。何老师的课中一直让学生要遇事问度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阅读的能力。
为什么说阅读能力非常关键,因为处在一个信息社会,就需要去有这样的一种阅读能力。现在课堂上,我们很少让学生去读课本,很少让学生去自我提炼,现在都是教学生一步一步的教操作,可能更注重操作的传授。但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传授是比较缺乏的。今天课中都有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不是只让他去读这个课本,而是要有总结的去读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授课的过程里面,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少让他能够看懂题,不要说有技术我不会用,应该是有技术我就要会用,要让学生知道希望用的是什么技术,要让学生去理解。
第二这节课在上课的时候,我已经把我桌面上的 Ps、光影魔术手都已经试过了一遍怎么来抠图,然后我就觉得这堂课实际上它里面体现了一个单元的概念,实际上现在不止我们学科,各个学科都在讲大单元教学,我们想什么是大单元教学,我们当时也都在思考说大单元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教材里面的一个章节就是我们的一个大的单元?但不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教材里面的章节实际上是按照软件来划分的,学WPS文字就是一章,学WPS的演示文稿就是一章,但它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呢?好像应该也是有的,所以说我们大单元课程重组,更多的应该考虑的是课程内容之间的一个关联,从逻辑架构里面去构建它们之间的一个关联。例如今天何老师这节课,你看他讲到的WPS演示,但他在里面用到了Ps软件,实际上它是多种软件的一种组合,然后来传授这样的一节课,而且在课里面反复的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觉得学生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到个人名片的管理,但是我相信这些孩子在两天之后肯定能给何老师交一张自己的个人名片,因为我觉得学生非常的感兴趣,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东西,如果说别的班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是自我介绍,而这个班去自我介绍的时候,每个人在后面都能有一张自己的简介照片,在里面一一对应的话,对他的一个自我的培养也是非常好的。
所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尝试,不一定说这节课我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作品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一直说做活动的探究,做分组合作的探究等等。探究的结果并不是我们这堂课的目的,而是学生探究到什么。以前我们可能过多的关注于这个作品,就是说我们每次都是学生的作品拿出来,我们再看一看哪个作品比较好,然后给他一颗小星星,可能更多的关注这些,但是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探索的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探索的过程应该比他得到的结果更重要,他的探索过程就是他学习的过程,即使学生不做出结果来,我们也能够预知学生能做出什么样的一个结果,所以说在评价我们的课堂的时候,应该更多去关注学生的一个探索过程,去鼓励学生去探索不同的方式,特别是学生要敢于去试错。